这首诗是清朝乾隆皇帝所作,题为《喜晴》。诗中描绘了初春时节,诗人对晴天的喜爱与期待。开篇即点明了对晴天的喜悦之情,“初春已有喜晴诗”,表达了诗人对晴天的渴望与喜爱。
接着,诗人通过对比常年三白(大雪)与今年的雨雪情况,表达了对今年雨雪的好感,同时也对可能出现的歉收表示担忧。这种对自然现象的细致观察和对农业生产的关注,体现了诗人作为帝王对国家民生的关怀。
诗中提到“前朝梦雨雨公田”,暗示了过去雨水对农田的滋润,而“继以六霙酿寒峭”则描述了今年雨雪的寒冷效果。通过“麦针孕土草含萌”一句,诗人描绘了春天万物复苏的景象,但又强调了此时的生长还处于较早阶段。
接下来,诗人表达了即使面对严寒也不妨碍生长的乐观态度,“便复严寒谅不妨,虞碍纽芽偏悄悄”。这反映了诗人对自然规律的理解和对生命力的肯定。
最后,诗人在清晨看到阳光散落,冻云散去,山头积雪即将融化,池面新波初现,感到十分欣喜。他意识到这是农事开始的好时机,因此“协纪劭农予切务”,表达了对农业生产的重视,并表示没有闲暇时间去顾及其他。
整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也体现了他对农业生产和国家民生的深切关怀,以及在面对自然变化时的积极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