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清代末年至近代初的诗人吴重憙所作的《石莲七十七自寿词》系列中的第六首。诗中,诗人表达了对自己科举考试未能如愿的遗憾和失落,以“春闱独愧泥金报”起笔,暗示了对春闱(科举考试)结果的失望,未能获得好的名次,只能接受“泥金报”(即落榜通知书)的残酷现实。
“空惹人七次牢骚”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烦躁和不甘,连续七次的牢骚,反映出他对考试失利的深深懊恼。接下来,“永使我落孙山”借用“孙山之名”,比喻自己在科举中名落孙山,未能进入前几名。
“文憎命,长辞号舍”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命运的无奈,因为才华被贬低为“文憎”,认为自己的命运不佳,不得不离开书斋,可能是指放弃科举之路。“焚砚学君苗”则用了典故,表示诗人决心像古代隐士那样焚烧砚台,不再追求功名,转而效仿耕读生活,学习农耕,以示与科举功名彻底决裂。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流露出诗人对科举失败的痛苦反思和对新生活的选择,展现了清末知识分子在社会变迁中的矛盾心理和人生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