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通过对张文献公祠的描绘,表达了对古代贤者的深切怀念和对其功绩的崇高敬仰。首句“何处思贤一繫舟”以舟系岸的形象,生动地展现了诗人对贤者的思念之情,仿佛在寻找着那位曾经的智者。接着“芙蓉山下曲江头”,通过自然景观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庄重的氛围,暗示了贤者所在之地的神圣与美好。
“忠诚贯日千秋鉴,风度凌云百尺楼”两句,高度赞扬了张文献公的忠诚与高尚风度,如同日月般照耀千古,又如高耸入云的楼宇,展现出其人格魅力的深远影响。这里运用了比喻和夸张的手法,形象地表现了贤者的伟大品质。
“野草荒烟迷故宅,红蘅碧杜满新洲”则通过对比,描绘了旧居的荒凉与新洲的繁盛,暗含着对历史变迁的感慨,同时也表达了对贤者精神传承的期待与向往。
最后,“文章事业垂青史,直与双溪万古流”总结全诗,强调了张文献公的文章与事业将永远载入史册,如同双溪之水,长流不息,象征着其贡献与影响的永恒。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既是对历史人物的缅怀,也是对高尚品格的颂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