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照卖笊篱赞

手把长长竹摝篱,与爷同乐又同悲。

轻如毫末重山岳,十字街头卖与谁。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支]韵

鉴赏

这首诗以一个卖笊篱的小贩为题材,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生活中的平凡人物在社会中的境遇和情感。

“手把长长竹摝篱”,开篇即以形象的动作描写,展现了一位小贩手持长竹笊篱的情景。这不仅仅是一幅画面的呈现,更是对劳动者辛勤工作的生动刻画。笊篱,作为日常生活中常用的工具,其价值虽微,却承载着生活的必需。

“与爷同乐又同悲”,这一句将小贩与他的父亲联系起来,不仅表现了家庭的亲情关系,更深层次地揭示了小贩在生活中的双重情感体验——既有与家人共享欢乐的时刻,也有面对生活艰辛时的共同悲伤。这种情感的交织,使得人物形象更加立体,也引发了读者对于社会底层人物命运的同情与思考。

“轻如毫末重山岳”,通过对比的手法,强调了笊篱看似轻巧,实则在小贩手中承载着生活的重压。毫末与山岳的对比,既突出了物品本身的轻与重,也隐喻了小贩在社会经济体系中所处的地位与面临的压力。这种轻与重的反差,深刻反映了个体在宏大的社会背景下的渺小与挣扎。

“十字街头卖与谁”,最后两句将场景置于繁华与喧嚣的街头,小贩在这里寻找着买家,但又不禁疑惑:“卖与谁?”这一问,不仅是对现实困境的直接反映,也是对社会公平与机会均等的深刻质疑。它提醒我们,即使是最微小的个体,在追求生存与发展的道路上,也可能遭遇难以逾越的障碍。

整首诗通过对一个普通小贩生活的细腻描绘,不仅展现了个人的情感世界,也触及了社会的深层问题,引人深思。

收录诗词(247)

释广闻(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大慧佛日禅师赞

闻薰风南来时,和赃捉获。

向树倒藤枯处,覆水难收。

勘破元禅,楪子饤底青虾蟆。

脱得圆悟,胸次用底活马骝。

横三尺竹篦,气索列祖。翻四河雄辩,贯通九流。

薄四海内外,罔不中伤。旷百世上下,其谁与俦。

区区作是说者,如一尘之微,又何能重轻乎山丘。

形式:

妙峰和尚赞

见之目明,气和如春,犹据妙峰顶时平等示人。

望之心折,面冷如铁,犹坐莲峰堂时大默而说。

奔走龙象,鞭斥风霆。不约而绳,不令而行。

宜其谈笑兴起东庵正脉,廓清末流之辙。

至于灵机绝唱,不堕常调,莫妙乎庚峰定穴者也。

形式:

大川和尚赞

握拳透爪,有临济体裁。轮珠示人,类大颠风格。

不欲露全身,惯无赃考贼。十地吞声,二乘动色。

聚一世精神,而用东山暗号。

鼓大地波澜,而疏东涧正脉。

宜乎百川倒流,天下暴白。如是模写,沧溟一滴。

传金襕,倒刹竿,须是迦叶师兄始得。

形式:

古云法师赞

获旋陀罗尼,机轮转处风雷疾。

入萨婆若海,舌头不动云涛翻。

肆虚空讲,尽实头禅。以栗棘蓬,裹金刚圈。

陶冶有学之学,而披剥万象。

发挥不传之传,而朝宗百川。

是为北峰真子,无愧竹庵嫡孙。

后二千年,是真精进。

所谓灵山未散之旨,至今一会俨然。

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