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一宿秋风未觉凉,数声宫漏日犹长。
林泉无计消残暑,虚向华池费稻粱。
此诗描绘了一个初秋的景象,通过对自然环境和时间流逝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在立秋后的一日与友人共同度过闲暇时光的情趣。
“一宿秋风未觉凉”,诗人指出尽管已经是秋天,但夜晚的秋风尚未带来凉意。这样的开篇,为读者营造了一种微妙的季节感受,既有夏日余温,也隐含了秋日渐凉的转换。
“数声宫漏日犹长”,诗中的“数声”指的是有限的时间单位,即使是通过水漏计时的声音,也让人感觉到白昼仍然很长。这不仅强调了夏日之长,也暗示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接下来的两句“林泉无计消残暑,虚向华池费稻粱”,则是通过景物描写来表达诗人在炎热天气下的无奈与悠闲。林间泉水虽然清凉,但并不能有效地消解夏日的余暑;而“虚向华池”中的“虚”字,意味着诗人只是向着华丽的池塘望去,并没有实际行动,而“费稻粱”则是形容时间在无所事事中度过。
整体来看,此诗通过细腻的情感和生动的景物描写,展现了诗人对时光易逝、季节更迭以及与友共享闲情逸致的深切感受。
不详
北宋初年文学家、书法家。历官五代吴校书郎、南唐知制诰、翰林学士、吏部尚书,后随李煜归宋,官至散骑常侍,世称徐骑省。淳化初因事贬静难军行军司马。曾受诏与句中正等校定《说文解字》。工于书,好李斯小篆。与弟徐锴有文名,江东谓之“韩徐”
怜君送我至南康,更忆梅花庾岭芳。
多少仙山共游在,愿君百岁尚康强。
簪组非无累,园林未是归。
世喧长不到,何必故山薇。
小舫行乘月,高斋卧看山。
退公聊自足,争敢望长闲。
跂石仍临水,披襟复挂冠。
机心忘未得,棋局与鱼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