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名为《潼关二首(其二)》,是清代诗人沈用济所作。通过“窥关如在井,立马一峰高”两句,诗人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潼关的险峻与雄伟,仿佛让人置身于那险要之地,感受到关隘的壮丽与不可侵犯。接下来,“竟失山河险,徒夸汗血劳”两句,诗人表达了对历史上的征战与牺牲的反思,指出尽管人们为了争夺这片土地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和牺牲,但最终却未能真正把握住这片土地的险要与价值,引人深思。
“沙虫迷白日,陵谷徙洪涛”这两句进一步渲染了潼关地区的自然环境之恶劣与变迁之迅速,沙虫遮蔽了阳光,山陵与山谷间的洪涛不断变化,形象地展现了自然界的强大与无常。最后,“翻使黄巾笑,横行遇汝曹”两句,诗人以幽默而讽刺的手法,将历史上的农民起义与当时的统治者进行对比,暗示了历史的轮回与人民力量的不可忽视,同时也表达了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批判与反思。
整首诗通过对潼关地理特征的描绘以及对历史与现实的思考,展现了诗人深刻的历史洞察力和对社会现象的敏锐感知,语言凝练,寓意深远,富有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