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王道士游东海

巨浸常牵梦,云游岂觉劳。

遥空收晚雨,虚阁看秋涛。

必若思三岛,应须钓六鳌。

如通十洲去,谁信碧天高。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豪]韵

翻译

广阔的水域常常牵动我的梦境,云游其中似乎并不觉得劳累。
在遥远的天空中收聚傍晚的雨滴,我在空旷的阁楼中观赏秋天的海浪。
如果一定要思念那传说中的三座仙岛,或许我应该去钓取那六条巨大的海龟(象征着神仙的坐骑)。
如果能通过这十洲之地通往仙境,又有谁能相信那碧蓝的天空有多么高远呢?

注释

巨浸:广阔的水域。
牵:牵动。
梦:梦境。
云游:在云端漫游。
劳:劳累。
遥空:遥远的天空。
晚雨:傍晚的雨。
虚阁:空旷的阁楼。
秋涛:秋天的海浪。
三岛:传说中的三座仙岛。
六鳌:六条巨大的海龟(象征神仙坐骑)。
通:通往。
十洲:传说中的十洲之地。
碧天:碧蓝的天空。
高:高远。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道士远行东海的壮丽画面,充满了超脱尘世、追求仙境的情怀。其中“巨浸常牵梦”表达了诗人对道士离去时的无限向往和梦想,仿佛连同大海也随之起舞;“云游岂觉劳”则展现了道士在云间自由漫步,不感疲惫的境界。

“遥空收晚雨,虚阁看秋涛”两句生动地描绘了道士在高处观看天气变化和大海波涛的情景。诗人通过这种描写,展现了自己对于超凡脱俗生活的向往,以及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受。

“必若思三岛,应须钓六鳌”则是诗人对于道士追求仙境的殷切期望,希望他能够到达传说中的仙岛,并且能够捕捉到象征着智慧和力量的神鱼六鳌。

最后,“如通十洲去,谁信碧天高”表达了诗人对道士即将踏上的旅程充满信任,同时也流露出自己对于那遥远仙境的向往与不解。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美景和超脱生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思想情感和丰富的想象力。

收录诗词(310)

李中(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五代南唐诗人,生卒年不详,大约920-974年在世。仕南唐为淦阳宰。有《碧云集》三卷,今编诗四卷。《郡斋读书志》卷四著录《诗》二卷。另《唐才子传校笺》卷十有其简介。《全唐诗》编为四卷。人毕生有志于诗,成痴成魔,勤奋写作,自谓“诗魔”,创作了大量的诗篇佳作。与诗人沈彬、孟宾于、左偃、刘钧、韩熙载、张泊、徐铉友好往来,多有唱酬之作。他还与僧人道侣关系密切,尤其是与庐山东林寺僧人谈诗论句。与庐山道人听琴下棋。反映了当时崇尚佛道的社会风气

  • 字:有中
  • 籍贯:江西九江

相关古诗词

送孙孔二秀才游庐山

庐山多胜景,偏称二君游。

松径苍苔合,花阴碧涧流。

倾壶同坐石,搜句共登楼。

莫学天台客,逢山即驻留。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送庐阜僧归山阳

山阳旧社终经梦,容易言归不可留。

瓶贮瀑泉离五老,锡摇江雨上孤舟。

鱼行细浪分沙觜,雁逆高风下苇洲。

遥想枚皋宅边寺,不知凉月共谁游。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送张惟贞少府之江阴

相送烟汀畔,酒阑登小舟。

离京梅雨歇,到邑早蝉秋。

俗必期康济,诗谁互唱酬。

晚凉诸吏散,海月入虚楼。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送汪涛

知君别家后,不免泪沾襟。

芳草千里路,夕阳孤客心。

花飞当野渡,猿叫在烟岑。

霄汉知音在,何须恨陆沈。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