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周孚所作的《雨自四月至七月暑热不能堪作此寄德裕安民二首(其二)》。诗中描绘了连绵不断的雨水给人们带来的困扰和忧虑,以及由此引发的对家乡风土人情的深深怀念。
首联“才晴便有蒸炊厄,未雨先怀重膇忧”以夸张的手法,形象地表达了连续阴雨天带给人们的不适感,即使偶尔放晴,也难以摆脱湿热的困扰;而未雨之前,人们就已经开始担忧即将到来的雨水会给生活带来更大的麻烦。
颔联“岂为形骸悲莫景,政因风土忆中州”转折,诗人从个人的不适转向对家乡的思念。他并非因为身体的痛苦而感到悲伤,而是因为远离家乡的风土人情,引发了对中州(泛指中原地区)的深深怀念。
颈联“雷麋老木谁能赋,鸢堕空江始欲愁”进一步深化了对家乡的怀念之情。诗人想象着在雷鸣声中,老树下或许能有人吟诗赋文,而在空荡荡的江面上,一只孤鹰的坠落,都让他感到愁绪难消。这里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寄托了诗人对家乡的深切思念。
尾联“解洗新亭迩来恨,清谈还待贾长头”表达了诗人希望借由与朋友的交谈来排解心中的愁绪。新亭在这里可能象征着聚会的场所,而“贾长头”则可能是诗人想要邀请的朋友,通过清谈来缓解内心的忧愁。
整首诗情感丰富,既有对现实困境的无奈,又有对远方家乡的深深怀念,展现了诗人细腻的情感世界和对生活的深刻洞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