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寿侍郎

今年秋早,似常年、人世光阴如电。

君看老仙风度别,绿发芳瞳长健。

细数平生,三千功行,一一修持遍。

通明殿上,钧天张乐高燕。

应似六一先生,神清之洞,万仞苍苔藓。

少待中原开霁了,一片闲云舒卷。

姹女炼成,婴儿养就,坐阅蓬莱浅。

青霄笙鹤,也应回顾鸡犬。

形式: 词牌: 念奴娇

翻译

今年秋天来得早,如同往常,世间岁月如闪电般迅速流逝。
请看那老神仙的风采独特,绿发依旧,眼神明亮,身体康健。
回顾一生,修炼了无数功行,每一样都精心修行。
在通明殿上,奏响了天籁之音,庆祝盛宴。
他应该像六一先生那样,心境清明,如深山洞穴,覆盖着万丈青苔。
稍等中原雨过天晴,那时将有一片悠闲的白云舒展。
修炼出的仙女和养育的婴儿,一同见证了蓬莱仙境的浅显。
在青霄之上,笙鹤悠扬,连鸡犬也会回首遥望。

注释

秋早:秋天来得早。
常年:如同往常。
光阴如电:时间过得飞快。
老仙风度:老神仙的风采。
绿发芳瞳:绿发明亮的眼睛。
三千功行:众多修炼的功绩。
钧天张乐:天上奏乐庆祝。
六一先生:指宋代文人苏轼,号六一居士。
神清之洞:心境清明如深洞。
蓬莱浅:蓬莱仙境的浅显景象。
青霄笙鹤:青天上的仙鹤。
鸡犬:比喻人间烟火。

鉴赏

这首诗作于唐末宋初,作者未知,题为《念奴娇·寿侍郎》。从内容上看,这是一首祝寿的诗歌,其特点在于融合了道教元素和世俗生活的描绘。

"今年秋早,似常年、人世光阴如电。君看老仙风度别,绿发芳瞳长健。"

这里通过对秋天来得比往年更早这一现象的描述,表达了时间流逝的迅速,并以此映照出诗中所赞美之人的不老神采。这位"老仙"拥有道家追求的永葆青春,绿发和芳瞳都是长生久视的象征。

"细数平生,三千功行,一一修持遍。"

这一句表明诗中所赞美之人在其一生的修为中,已经完成了三千条的道教功行,每一项都被他详尽地修习过。这不仅展示了他的道德修为,更暗示了一种超脱世俗的精神境界。

"通明殿上,钧天张乐高燕。"

诗人将这位仙人的境界与神话中通明殿相联系,用以形容其高洁无比。在这里,"钧天张乐"则表现了仙人在道教仪式中的作为,"高燕"则是对其超然物外的生活状态的一种描绘。

"应似六一先生,神清之洞,万仞苍苔藓。"

六一先生可能是古代的一位道家人物,这里将所赞美之人比作六一先生,强调其高洁清净的品格和深邃的内在世界。"万仞苍苔藓"则形容仙境的幽深与生机勃勃。

"少待中原开霁了,一片闲云舒卷。"

这句话表达了一种期待,希望很快能够结束目前的困顿(霖雨),回归平和安宁的状态。这里的"中原"可能是指内心世界或现实生活的某一方面,而"开霁"则象征着解脱与自由。

"姹女炼成,婴儿养就,坐阅蓬莱浅。"

这一句描绘了一种仙境生活,其中包含了对道教修炼之人的赞美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姹女"可能是指通过修炼而成仙的女性,而"婴儿养就"则象征着纯真无邪的品质。"坐阅蓬莱浅"则是在描绘一幅仙人在蓬莱之地享受超凡生活的画面。

"青霄笙鹤, 也应回顾鸡犬。"

诗歌末了,诗人提醒读者,即便是身处仙境,也不应忘记尘世间的亲情和责任。这一句通过对比仙界(青霄)与凡间(鸡犬)的生活,表达了一种超脱而不忘本的态度。

总体上,这首诗融合了道教修炼、仙境生涯以及对理想生活的追求,是一篇充满哲思和美感的作品。

收录诗词(2075)

无名氏(唐末宋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念奴娇.寿司户四月廿六

绿云霁雨,倚晴空千尺,长江澄縠。

十里薰低、绣幕四叶,其馀华屋。

怪得清都,奔云拥鹤,环佩声相续。

朝来无是,有人初降仙箓。

且与小试民曹,梅花岭外,雪片三冬足。

眼底承家人物在,楚楚圭璋兰玉。

雾阁云窗,翠眉红颊,解唱长生曲。

壶中难老,定应两鬓长绿。

形式: 词牌: 念奴娇

念奴娇

玲珑枝枝,斗妆金粟。

形式: 押[沃]韵

念奴娇.温州平阳灵峰摩崖词

天工谬巧,恁平地、推出崚嶒岩壁。

虎跃龙骧飞凤翥,疑道补天馀石。

洞壑穿云,来今往古,知是谁开辟。

千年兰若,林峦隐映金碧。

我兴丘壑尤长,朅来此境,惯蹑登山屐。

适意人生随处好,何必岘南阳峄。

谢傅东山,裴公绿野,俯仰俱陈迹。

何如轻举,廓寥云外横笛。

形式: 词牌: 念奴娇

念奴娇

万里秋容浩荡。

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