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鹤楼千尺倚晴阑,大别山前舞峻鸾。
昨日英雄无问处,依然江汉涌波澜。
这首元代诗人冯子振的《题黄鹤楼》诗,以黄鹤楼为背景,描绘了一幅壮丽而深沉的画面。首句“鹤楼千尺倚晴阑”,以夸张的手法描绘了黄鹤楼的高耸入云,仿佛与天相接,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接着,“大别山前舞峻鸾”一句,不仅展现了山川的壮美,更以“舞”字赋予了自然景象以动态感,使整个画面生动起来。
“昨日英雄无问处”一句,巧妙地将历史与现实联系在一起,暗示黄鹤楼曾是英雄豪杰聚集之地,但如今却无人问津,流露出一种历史沧桑之感。最后,“依然江汉涌波澜”则以江汉之水的不息流淌,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历史的延续,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黄鹤楼及过往英雄事迹的深深怀念。
整首诗通过对比与象征的手法,既赞美了黄鹤楼的雄伟壮观,又蕴含了对历史变迁的感慨,以及对英雄精神的敬仰,情感丰富,意境深远。
不详
元代散曲名家,1253-1348,自号瀛洲洲客、,湖南攸县人。自幼勤奋好学。时年47岁,人谓“大器晚成”。朝廷重其才学,先召为集贤院学士、待制,继任承事郎,连任保宁(今四川境内)、彰德(今河南安阳)节度使。晚年归乡著述。世称其“博洽经史,于书无所不记”,且文思敏捷。下笔不能自休。一生著述颇丰,传世有《居庸赋》、《十八公赋》、《华清古乐府》、《海粟诗集》等书文,以散曲最著
锦帆隐隐到天涯,古道残阳泣暮鸦。
莫为龙舟更惆怅,庆陵依旧看琼花。
平生骨气占南风,玉色鬐鳞海汐通。
莫与粉红参石首,天机衮衮水流东。
鸂鶒滩头狎浪随,君王缣墨惯娱嬉。
凄凉晚岁鸳鸯泺,漠雁沙鸿未必知。
建武神仙事渺茫,西池王母惜刘郎。
赤龙一去无消息,儿子东方御榻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