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由金代诗人赵秉文所作,名为《送李按察十首(其四)》。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展现了诗人对道德与人性深刻的理解。
首句“好酒无深巷”,以“好酒”喻指美好的事物或高尚的品质,而“无深巷”则暗示这些美好往往不被众人所知,深藏不露。接着,“急足无善迹”进一步强调了高尚行为的不易察觉,即使行动迅速,也难以留下明显的善行痕迹,暗含了社会风气的冷漠与世态炎凉。
“一伪丧百诚”一句揭示了伪善的危害,一个小小的虚假行为足以破坏百倍的真诚,警示人们要坚守诚信。随后,“中和为士则”指出中庸和谐是士人应遵循的原则,强调了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保持内心的平和与公正的重要性。
“泽中一寸镜,解引万里色”运用了比喻,将人心比作镜子,虽小却能映照出广阔的天地,寓意着一个人的心灵可以影响周围的世界,展现出个体力量的伟大。最后,“往时王广道,山东化遗德”表达了对过去贤者的怀念与敬仰,以及希望后人能够继承并发扬他们的美德,促进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一系列生动的比喻和深刻的哲理思考,探讨了道德与人性、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以及如何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保持自我,传递了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