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锦城

三节还乡驷马骋,林树溪山尽衣锦。

始终不作夜郎王,毕竟英雄命能审。

王气上烛牛斗缠,真人崛起鱼盐间。

罗平鸟送董昌死,一代功归石鉴山。

辟地千里馀,封国六朝久。

正朔禀中朝,宗祊能世守。

黄袍一领祸相寻,何若衣锦还乡乐杯酒。

呜呼,鸡鱼税,鷇卵征,剥民未免史官评。

亦思东南半壁粗得安耕凿,保障还资衣锦城。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英雄人物在功成名就后选择衣锦还乡的情景,充满了对历史与现实的深刻洞察。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典故,展现了作者对人性、权力与命运的思考。

首先,“三节还乡驷马骋”描绘了英雄归乡时的壮观场面,驷马驾车,彰显其显赫的地位与荣耀。“林树溪山尽衣锦”则进一步强调了英雄的辉煌成就,仿佛整个自然界的景色都因他的归来而披上了锦绣的外衣,象征着他的功勋卓著。

“始终不作夜郎王,毕竟英雄命能审”表达了英雄对于权力与地位的清醒认识,他没有贪恋高位,而是选择了符合自己本性的道路。这句诗也暗含了对那些追求虚名、最终迷失自我的人的警示。

“王气上烛牛斗缠,真人崛起鱼盐间”通过“王气”与“真人”的对比,揭示了英雄与普通人的不同命运。英雄如同星辰般照亮了天空,而真正的英雄往往在最不起眼的地方默默成长。

“罗平鸟送董昌死,一代功归石鉴山”以董昌的故事为引,赞扬了英雄的功绩被后人铭记,如同山川一样永恒。这里使用了“罗平鸟”这一典故,增加了故事的神秘色彩,同时也暗示了英雄虽逝,但其精神与功绩将永存。

“辟地千里馀,封国六朝久”描述了英雄所建立的基业之广大与持久,体现了其深远的影响。同时,“正朔禀中朝,宗祊能世守”强调了英雄与国家、家族之间的紧密联系,以及他对传统秩序的尊重与维护。

“黄袍一领祸相寻,何若衣锦还乡乐杯酒”则是对英雄命运的反思,黄袍象征权力,但随之而来的是祸患。相比之下,诗人更倾向于简单的生活,与家人共享天伦之乐。这反映了对权力与物质享受的辩证思考。

最后,“鸡鱼税,鷇卵征,剥民未免史官评”批判了社会中存在的剥削现象,指出这些行为终将受到历史的审判。同时,诗人也表达了对东南地区相对稳定局面的肯定,认为这为百姓提供了耕作与生活的保障。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英雄还乡情景的描绘,以及对历史、权力、人性的深入探讨,展现了作者独特的视角与深邃的思想。它不仅赞美了英雄的丰功伟绩,也提出了对社会公正、人性价值的深刻反思。

收录诗词(73)

王润生(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中兴名臣咏(其一)爵相曾文正公国藩

中兴气运一身肩,干济英雄学圣贤。

议礼彤廷诚格主,从戎墨绖力回天。

两朝将相归陶铸,一统江山赖斡旋。

五等侯封非异数,庙庭配享待他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中兴名臣咏(其二)曹恭悫公毓英

灵钟河岳应昌期,三十三山并效奇。

潞国久当枢密任,温公深受圣慈知。

赞成大计锄三孽,扫荡游氛掌六师。

难得十年官二府,故乡田宅了无遗。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五十述怀

流年如驶不可控,白驹骎骎将客送。

人生五十例云衰,况我早衰抱冤痛。

幼更离乱乾荫倾,壮失慈亲家累重。

独行手足苦踽瞏,少贱衣冠稀过从。

得子差较商瞿先,娶妇未能孟光共。

终年八口费经营,万事双身劳倥偬。

负郭纵馀二顷田,课耕不够一家俸。

既无陶白货殖才,更鲜罗吉网钳用。

寒乞相自夙世修,学究科误今生中。

低首下心求童蒙,嚼字咬文狂愚蠢。

唾馀糟粕拾周秦,依样壶卢书唐宋。

石田幸得丐馀润,尘釜不至嗟屡空。

青毡株守几经年,白发萌生若有种。

子夏目眇举世嗤,昌黎头童诸生讽。

磨牛受轭无奈何,瞎马临池竟忘恐。

半生婚嫁羁向平,三径蓬蒿隐张仲。

养拙甘同巢守鸠,腾讥一任门题凤。

蛮疆触界蜗国争,朝三暮四狙公讼。

世事纷纷冷眼看,山居寂寂柔毫弄。

五十服官非所期,五十为诗聊自哄。

亦知心力抛等閒,或者年光胜醉梦。

扬子何心解客嘲,杜陵得句教儿诵。

蠹鱼活计不离书,茧蛹苦思倘成瓮。

雪里寒梅又报春,点笔且破墨池冻。

形式: 古风

述先训示儿

忠厚传家诰在庭,还期松柏与同青。

诒谋宜识先人意,缵绪常留后嗣型。

退一步行途总坦,作三冬计节长馨。

高曾矩矱分明在,莫等建党陋室铭。

卜宅龙砂五世馀,云仍庇荫此权舆。

百年生聚椒繁衍,一室经营草茀除。

附郭田堪供祭祀,传家业总在诗书。

宗门科第联翩起,食报当思播穫初。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