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避湿屋多漏,怯寒窗不开。
龙涎时吐雾,麈尾任生埃。
独与韦编对,谁能蜡屐来。
天知蚕麦病,愿唤雨师回。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久雨天气下人们生活困顿的画面。"避湿屋多漏,怯寒窗不开"表达了居住环境的潮湿与寒冷,以及对外界的封闭状态。接下来的"龙涎时吐雾,麈尾任生埃"则形象地展示了室内的湿润和尘埃无处不在,龙涎指的是蜘蛛网,它在湿气中时常吐出雾气,而麈尾(一种动物的毛)随意生长着灰尘。
诗人接着写道"独与韦编对,谁能蜡屐来",这里表达了孤独和无聊的情绪,以及对外界联系的渴望。韦编是古代书籍的一种形式,这里用以比喻书籍成为了诗人的唯一伴侣,而蜡屐则是指古代的一种信使系统,诗人询问在这种孤独中,有谁能够像蜡屐那样传递信息或带来希望。
最后两句"天知蚕麦病,愿唤雨师回"表现了诗人对久雨不止的担忧,以及对自然和谐状态的渴望。这里的“蚕麦”指的是蚕豆与小麦,即农作物,而“病”则是久雨导致的灾害。诗人希望天知道这些,愿意呼唤能带来雨水的雨师(古代神话中掌管降雨的神祇)回来,以结束这无尽的干旱。
整首诗通过对室内环境和外部世界的描绘,展示了久雨给人们生活带来的种种不便和心灵上的压抑,同时也寄托着诗人对于自然规律、希望与改变的深切愿望。
不详
一字晦仲。一生著述甚富,有《读易笔记》、《尚书小传》、《礼记解》、《论语解》、《孝圣解》、《老子解》、《春秋衍义》、《象数稽疑》、《禹贡辨》等,《全宋词》第三册录其词五十二首。事迹见胡升《王大监传》(《新安文献志》卷六九)、《宋史翼》卷二四,参《南宋馆阁续录》卷八、九
两港水争长,四山云未归。
忽闻雷虺虺,翻见雪霏霏。
蜡屐老难出,竹炉谁共围。
金乌无恙否,何事隐明晖。
山好晴边出,风微雨后凉。
凭栏幽鸟语,步屧草花香。
尘事何时了,浮生有底忙。
此身垂老大,不自决行藏。
意里谋功业,閒中度岁年。
诗囊浑漫兴,酒榼更无缘。
久客荒三径,归耕欠一廛。
懒扶藜杖出,回眼入陈编。
一樽相属更何人,六客当年事已陈。
扁榜特书名尚在,篇章深刻字犹新。
关心吏事方穷日,企踵前贤分绝尘。
涉笔符移忧百谪,偷閒来此一嚬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