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韩三子华还家

人在天壤间,共为气躯逐。

岁月自崩奔,冉冉若转毂。

荣乐随云烟,凋零共草木。

亨屯固常物,达者安可速。

奈何此躯骸,未免混世俗。

前年奔大凶,况复堕手足。

零丁旅山阳,逐熟聚衰族。

相逢眼尽白,闭户甘退缩。

左丞镇景亳,相去路重复。

数遣令子来,十里吊荼毒。

子华勇此行,东下甚匍匐。

入门未及言,相向且恸哭。

嗟我颜色枯,须苍鬓又秃。

相别始踰年,世事何反覆。

晤言出世表,但觉白日速。

勘书春雨静,煮药夜火续。

襟怀两澄澹,炯炯抱明玉。

时苦外物喧,又嗟别期促。

和风送归帆,盎动淮气绿。

早寄别后篇,微吟慰孤独。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苏舜钦所作的《送韩三子华还家》,通过描绘人世间的荣辱更迭、生命无常以及友情的真挚与深厚,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诗中以“人在天壤间”开篇,点明了人生的短暂与渺小,接着描述时间的流逝如同车轮滚滚,生命如同云烟般消散,与草木一同凋零。这种对生命无常的感慨,体现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无奈与对生命脆弱性的认识。

“亨屯固常物,达者安可速。”这两句表达了对人生起伏、命运多舛的接受与理解,指出成功与挫折都是自然规律的一部分,不应过于急切地追求或期待。

“奈何此躯骸,未免混世俗。”诗人感叹自己难以摆脱世俗的束缚,表达了对现实生活的无奈与挣扎。

接下来,诗人回忆了与友人韩三子华的重逢与离别,描述了两人相见时的悲痛与不舍,以及分别后的思念与孤独。通过“闭户甘退缩”、“闭门未及言”等细节,展现了友情的深沉与珍贵。

最后,诗人表达了对友人归家的祝愿,希望他能乘着和风,带着内心的平静与对未来的期待,平安归来。同时,诗人也通过“盎动淮气绿”这一景象,寄托了对友人旅途顺利的美好祝愿。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朴实,通过对人生、友情、自然景象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时间、人际关系的深刻思考与感悟。

收录诗词(221)

苏舜钦(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曾祖父由梓州铜山(今四川中江)迁至开封(今属河南)。曾任县令、大理评事、集贤殿校理,监进奏院等职。因支持范仲淹的庆历革新,为守旧派所恨,御史中丞王拱辰让其属官劾奏,劾其在进奏院祭神时,用卖废纸之钱宴请宾客。罢职闲居苏州。后来复起为湖州长史,但不久就病故了。他与梅尧臣齐名,人称“梅苏”。有《苏学士文集》诗文集有《集》16卷,《四部丛刊》影清康熙刊本。1981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集》

  • 字:子美
  • 籍贯:开封(今属河南)
  • 生卒年:1008—1048

相关古诗词

观放闸

沈沈沧淮口,植木限众流。

启闭固有时,出纳千万舟。

眷予怀抱昏,羁别相牵钩。

观此巨派注,颇觉滞闷瘳。

喧豗怒霆起,始骇久不收。

既前目眩转,足缩不敢留。

朔雪下喷薄,散为白雾浮。

上悬赤油幕,旁断缥玉旒。

恐激地轴转,人有鱼鳖忧。

惊嗟势力壮,孰谓此物柔。

吾思作至监,实以处上游。

又欲接之口,沃荡胸中愁。

俄然渐枯涸,哮尔空泥沟。

渟滀既因人,开泄岂自由。

立间见底里,咄哉为尔羞。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金山寺

孤峰涌沧江,突兀台殿积。

惊波四面起,日夜走霹雳。

阴壑滀风云,阳厓产金碧。

离披万年树,根抱太古石。

修廊围峻阁,窈窕压山脊。

宝像浮海来,珠缨冷光滴。

叩阑见鼋鼍,扬首意自得。

偃蹇互出没,日此饱馀食。

又有翠羽禽,群飞喜宾客。

口衔绀蒂花,近我若相识。

开轩心旷绝,上下无异色。

气象特清壮,所览辄快适。

予心本高洒,误为尘土隔。

不知人间世,有此物外迹。

落日将登舟,低回空自惜。

形式: 古风

九月五日夜出盘门泊于湖间偶成密会坐上书吴黄尉

绀油幕见黄金钩,贝玑磊落澄不流。

纷纷媚影动波上,的的远势横沙头。

前山渐昏渔唱息,唯有疏苇吟穷秋。

予方弭楫对此景,时欲乘兴长夜游。

青蛾荡桨忽远至,虽有雅约犹嚬羞。

綵舟鲜明四窗辟,兰酎辛滑嘉宾留。

歌馀清冽贯众耳,笑动姿采生香㡚。

玉盘脍鲈光一色,饤簇殽核随所搜。

河斜参倒气逾治,我起饮子子必酬。

共知此会不易得,邂逅得此难再求。

区区才知自劳役,扰扰尘俗多悲忧。

已醉更歌更起舞,明日分散空离愁。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送张统尉嘉禾

濯濯桂枝郎,尉邑上携李。

青衫未足荣,兰衣应自喜。

威声入萑蒲,吟思发山水。

美才仕云初,令闻当日起。

形式: 古风 押[纸]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