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诃林长老明静照

庞眉老僧无住着,不问山林与城郭。

谈禅到处即跏趺,白昼天花如雨落。

心知一境万缘空,静与晴霄海月同。

锡振春山常伏虎,钵含秋水自藏龙。

问师今年僧腊几,手种苍松旧松子。

松身已作蛟龙鳞,定中一念犹未起。

白石垂萝净窈冥,炉香一炷两函经。

涧猿时擎野果供,山鬼或倚寒岩听。

荷为袈裟荔为带,世人见者皆再拜。

师言是悉有漏因,我今已入无色界。

十年奔走乱如丝,对榻空论不遂期。

每叹道缘于世浅,惟师与我最相知。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孙蕡的《寄诃林长老明静照》描绘了一位超然物外的老僧形象。首句“庞眉老僧无住着”,以老僧的风貌开篇,展现出其超脱尘世的形象。接下来的诗句“不问山林与城郭”、“谈禅到处即跏趺,白昼天花如雨落”描绘了老僧在不同环境中都能静心禅修,仿佛连天上的花雨也能感受到他的禅意。

“心知一境万缘空,静与晴霄海月同”表达了老僧对禅境的理解,心境如晴空皓月般清澈宁静。“锡振春山常伏虎,钵含秋水自藏龙”则通过生动的比喻,赞美了老僧的威德和修行的深度。

“问师今年僧腊几,手种苍松旧松子”体现了老僧的年长和对自然的亲近,以及他内心的平静。“松身已作蛟龙鳞,定中一念犹未起”进一步强调了老僧的定力和修为。

后半部分,“白石垂萝净窈冥,炉香一炷两函经”描绘了老僧修行的环境清幽,而“涧猿时擎野果供,山鬼或倚寒岩听”则展现了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场景。老僧的生活简朴,但受到人们的尊敬,“荷为袈裟荔为带,世人见者皆再拜”。

最后,诗人感慨自己与老僧的深厚情谊,“十年奔走乱如丝,对榻空论不遂期”,表达了对老僧智慧的仰慕和未能常伴的遗憾。整首诗以老僧的禅定生活为线索,展现了诗人对超脱世俗生活的向往和对师友之间真挚情感的珍视。

收录诗词(772)

孙蕡(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赠虹县颜景明

淮阳老人读《周易》,风吹鬓丝人不识。

兴阑移席傍寒梅,双眼如猫对花碧。

天风毛骨江海仙,偶来花下同清缘。

凌云文采凤凰见,照室丹光龙虎全。

清琴调古无人续,且可开樽扫茅屋。

胎禽起舞和云谣,山月光于画楼烛。

形式: 古风

次武昌

大风吹船如马走,船头水声作牛吼。

挂帆初发岳阳矶,转柁俄湾武昌口。

武昌城头黄鹤楼,飞檐远映鹦鹉洲。

汉阳树白烟景湿,行人如鸥沙际立。

江南风土寒气迟,居人九月着絺衣。

酒旗临江开竹屋,当垆小姬能楚曲。

蜻蜓船尾旋回风,今夕停船酒家宿。

形式: 古风

题钱叔昂潇湘图

远山如游龙,近石如踞虎。

秋阴迢迢树楚楚,乃是洞庭潇湘之极浦。

西来白波浮太虚,鬼物似与空濛俱。

潭深蜃气结楼阁,鲛人踏浪随游鱼。

织绡更泣明月珠,缀成悬珰素裙襦。

九疑并迎翠华辇,绛节影低群真趋。

须臾长风起木末,高林侧亚叶乱脱。

浮云散尽天宇豁,云水遥连带青阔。

苍松翠竹黯未分,残霞断霭馀斜抹。

钱郎毛骨清,画此兼众妙。

疏疏临水花,白白远山晓。

恍疑一叶寒流中,雨后开篷展清眺。

日落君山吹凤箫,水云相间作箫《韶》。

荒祠二女应魂断,试把芙蓉天外招。

形式: 古风

次归州

归州城门半天里,白云晚向城下起。

市廛架屋依岩峦,妇女提罂汲江水。

巴山雪消江水长,城中夜闻滩濑响。

客船树杪钩石棱,渔父云端晒缯网。

家家芜田山下犁,倒枯大树烧作泥。

居人养犬获山鹿,稚子缚柴圈野鸡。

楚王台高对赤甲,四时猛风长飒飒。

柁工鸣板避漩涡,橹声摇上黄牛峡。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