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高斯得所作的挽诗,表达了对吴参政的深深怀念和对其一生功绩的赞扬。"中外踰三纪,勤劳备百为",这两句概括了吴参政跨越三个世纪的辛勤工作,他的贡献广泛且多样。"韩公饱经济,杜杞困驱驰",通过引用韩愈和杜杞两位历史人物的形象,暗示吴参政既有深厚的经济才能,又在艰难困苦中不懈努力。
"风静千屯祲,春回数路饥",进一步描绘了吴参政在解决自然灾害和饥荒问题上的作为,展现了他为民解困的决心和智慧。最后两句"江淮与襄汉,何地不丰碑",强调无论是在江淮还是襄汉这些地区,吴参政的功绩都如同丰碑般矗立,深受人民敬仰。
整体来看,这是一首高度评价逝者品德和业绩的挽诗,语言凝练,情感深沉,体现了对历史人物的崇高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