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山海经十三首(其十三)

岩岩显朝市,帝者慎用才。

何以废共鲧,重华为之来。

仲父献诚言,姜公乃见猜;

临没告饥渴,当复何及哉!

形式: 古风 押[灰]韵

翻译

大臣显赫在朝廷,君主用人当慎重。
共工与鲸被废弃,帝舜所为除奸凶。
管仲临终肺腑语,桓公到底没听从。
桓公临死困饥渴,心中后悔有何用!

注释

岩岩:本形容高峻的样子,这里代指显赫的大臣。
显朝市:显赫于朝廷之中。
废共鲧:指帝尧的臣子共工与鲧,因不贤而被废弃处置。

鉴赏

此诗为陶渊明《读山海经十三首》中的第十三首,创作于魏晋时期。诗中通过对古代神话故事的引用,表达了作者对于人才使用与得失的深刻感慨。

“岩岩显朝市,帝者慎用才。”开篇即点明了选官任用的重要性,警示君主要谨慎地使用人才,才能使国家昌盛。这里,“岩岩”形容事物显而易见,是对古代“朝市”(朝廷与市场)的比喻,用以强调人才的选拔对于国家的重大影响。

接着,“何以废共鲧,重华为之来。”诗人提到了古代神话中的共工氏和华胥女的故事。共工氏是传说中的大神,因其力量过于强大而被放逐;而华胥则是一位美丽的女仙,被帝王所宠爱。这两者都象征着极端的情形——一方面是能力过剩而遭废弃,另一方面是因美貌而备受宠信。诗人借此表达了对于人才使用不当的惋惜和批判。

紧接着,“仲父献诚言,姜公乃见猜。”这里“仲父”指的是古代忠良之臣,而“姜公”则可能是某位君主或高官。诗中表达了即便是忠诚的建议也往往被怀疑的现实,这不仅反映出当时政治环境的复杂,也透露出诗人对此深感忧虑。

最后,“临没告饥渴,当复何及哉!”这句话表达了一种对于人才得失的无奈与悲哀。在古代,许多贤才往往在临终之际发出这样的叹息,感到自己的才能未能得到充分利用,甚至到了生命结束时也未被发掘或重用。诗人通过这种表达,强调了人才的珍贵以及及时发现与使用人才的重要性。

陶渊明在这首诗中,借古代神话故事和历史人物的情境,反映了自己对于才子的珍视,以及对当时社会现实的不满与批判。通过深刻的思想和独到的艺术表现手法,使得这首诗具有很强的启示性和时代感。

收录诗词(138)

陶渊明(魏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疏影.为张古樵赋

豆棚夕阳草舍。荫满地碎阴,庭户潇洒。

屈指西风,一点幽香,占断短篱修架。

新梢细补贫家屋,怯露重、几枝低亚。

最愁人、款住秋声,坐对雨昏灯灺。长记南山种罢。

荷锄归、带月独酌檐下。

好是新凉,密护吟蝉,不与霜林同谢。

清斋护掣筠笼去,试小摘、冷烟盈把。

扫苍苔、拂簟烹茶,呼取邻翁閒话。

形式: 词牌: 疏影

喜迁莺.访江鲸涛即席分得渡字

绿阴深处。指流水孤村,抱琴微步。

古木吹香,丛篁滴翠,掩映短篱蔬圃。

谁识此中真意,应有沙边鸥鹭。款蓬户。

正注书初倦,石栏亭午。挥麈。忘清暑。

击剑高歌,狂态还如故。

栗里苔荒,竹溪烟冷,为问白云谁侣。

休负五湖秋事,归兴一竿风露。君听取。

渐棹歌声起,月明前渡。

形式: 词牌: 喜迁莺

柳梢青.萤

寻幽栖暝,帘幕阴移,琴书光冷。

梧叶飘时,茎花香里,一番清景。萧疏暗度深更。

更照水、窥林不定。昨夜霜清,相逢谁在,扑花幽径。

形式: 词牌: 柳梢青

浣溪沙.香溪舟行

沙际眠鸥点碧苔。沿流放艇水云隈。

斜风细雨暗相催。

帆影乍回青嶂合,橹声微动白蘋开。

捲帘岚翠拂衣来。

形式: 词牌: 浣溪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