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佛手柑(其二)》由明代末年至清代初期的诗人彭孙贻所作,描绘了对佛手柑的细致观察与品鉴。诗中以“闽粤霜黄入贡迟”开篇,巧妙地将佛手柑的成熟与进贡联系起来,暗示了其珍贵与稀有。接着,“赐来元夕近臣知”一句,通过描述佛手柑在元宵节前后被赏赐给近臣的情景,进一步突出了其作为节日佳果的独特地位。
“金天仙掌寒同削,鸟爪麻姑擘自疑”两句,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和拟人手法,将佛手柑的形状比作仙掌,同时以麻姑的传说增添了一层神秘色彩,既赞美了佛手柑的形态之美,也暗示了其与神话故事的关联,增添了诗歌的文化底蕴。
“鼻观先参香触发,指轮久印蜜多时”则从嗅觉和味觉的角度入手,描绘了品尝佛手柑时的感官体验,香气扑鼻,甜而不腻,让人回味无穷。最后,“维摩病榻非清苦,设供堪分啖辟支”两句,借用了佛教中的典故,表达了即使在病榻之上,也能享受美食的快乐,体现了生活的智慧与情趣。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佛手柑的细腻描绘,不仅展现了其独特的自然美,还融入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生活哲理,是一首富有意境和情感深度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