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凌霄台玩月

福地邻三岛,朋簪盍二难。

逢秋能作赋,见月即同看。

地迥青天近,波澄碧海宽。

流辉初熠熠,载魄正团团。

桂影浮山殿,珠光射石栏。

风来金气肃,河泻玉津寒。

捣药深凭兔,吹箫或驾鸾。

沾衣垂露叶,散步倚云峦。

醉饮徒倾倒,神游极汗漫。

自然超世累,何必上天坛。

形式: 排律 押[寒]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中秋之夜在凌霄台上赏月的壮丽景象与诗人内心的超脱之感。首先,诗中提到的“福地邻三岛,朋簪盍二难”以神话般的语言描绘了赏月之地的非凡之处,仿佛是人间仙境,与世隔绝,只有挚友相伴。

接着,“逢秋能作赋,见月即同看”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敏感和对友情的珍视,无论是在秋天的季节里还是在月圆之夜,都能与朋友共同欣赏美景,分享喜悦。

“地迥青天近,波澄碧海宽”描绘了广阔的视野和清新的空气,让人感受到远离尘嚣的宁静与自由。“流辉初熠熠,载魄正团团”则细腻地描写了月亮从初升到圆满的过程,光影交错,美不胜收。

“桂影浮山殿,珠光射石栏”通过桂树与珍珠的比喻,进一步渲染了月夜的华美与神秘。“风来金气肃,河泻玉津寒”则通过自然界的元素,展现了中秋之夜的清冷与庄重。

“捣药深凭兔,吹箫或驾鸾”引用古代神话中的元素,如月宫捣药的玉兔和仙人乘鸾飞翔,增添了诗歌的浪漫色彩和幻想气息。

“沾衣垂露叶,散步倚云峦”描绘了诗人漫步于月光下的情景,露水沾衣,云峦为伴,充满了诗意与禅意。“醉饮徒倾倒,神游极汗漫”表达了诗人陶醉于自然美景中的状态,仿佛心灵得到了彻底的释放与升华。

最后,“自然超世累,何必上天坛”点明了诗人的内心世界,他通过赏月达到了一种超越世俗烦恼的精神境界,无需追求更高的物质或精神上的追求,因为内心的满足与平静已经足够。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描绘,展现了中秋之夜的美丽景色以及诗人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心境,是一首富有哲理与艺术美感的佳作。

收录诗词(554)

林鸿(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九日登翠帘山

翠岭出天中,岧峣到半空。

岁时陶令节,登眺楚人风。

叶尽闻虚籁,天清见断鸿。

别家沧海上,恋阙五云东。

暂就囊萸饮,谁论戏马雄。

醉乡可栖息,浑不记飘蓬。

形式: 排律 押[东]韵

三教堂兰若

胜地传三教,空山少四邻。

溪流旧回合,峰势此嶙峋。

松桂风吟夜,莓苔雨度春。

经残萝径月,灯掩石龛尘。

兜率疑天界,维摩恐后身。

布金还长者,携酒属诗人。

心远云堪卧,门閒鸟自驯。

早祈莲社就,来此息贪嗔。

形式: 排律 押[真]韵

同郑逸人宿西山寺

翠壁开西麓,金宫隐上方。

云霞横鸟道,日月焕龙章。

桂殿丹青古,松门草木苍。

潭空窥鸟影,夜静识天香。

梦里观生妄,閒中历劫长。

千山孤磬雨,一径落梅霜。

无复悲生事,莫如礼法王。

谛闻龙象喻,初地入清凉。

形式: 排律 押[阳]韵

送李长史归吴中

祖道大江流,离筵起暮愁。

山川临越徼,词赋动高秋。

兴入张生鲙,归馀季子裘。

家林逢雁到,旅棹共星浮。

已说荒三径,常怀卧一丘。

朝簪辞白发,野趣入沧洲。

知己惭疏阔,临岐谩唱酬。

都将平昔意,乘醉一登楼。

形式: 排律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