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居

寺居贫亦乐,多被忆家分。

井脉寒生雾,钟声远入云。

青松知出处,白发耐耕耘。

此地民风古,如何弄梃闻。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文]韵

翻译

即使寺庙生活清贫,也感到快乐,常常想起家乡的思念。
井水因寒冷而生出薄雾,钟声悠扬飘向远方的云天。
青松象征着坚韧不拔,白发见证着辛勤的劳作。
这里民风淳朴古老,怎会传出持械斗殴的消息呢?

注释

寺居:寺庙居住。
贫亦乐:虽然贫穷却感到快乐。
忆家分:对家乡的思念。
井脉:井水的脉络。
寒生雾:因冷而产生雾气。
钟声:寺庙钟声。
远入云:声音远远传入云端。
青松:青翠的松树。
出处:象征出处或坚韧不拔。
白发:指年长者的白发。
耐耕耘:经得起辛勤劳作。
民风古:古老的民风。
如何:怎么会。
弄梃:持械斗殴。
闻:听到。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寺庙中居住的平淡生活,以及对家乡的怀念。"寺居贫亦乐,多被忆家分"两句表达了诗人尽管生活清贫,但仍能从寺院的宁静中找到乐趣,同时也常常思念远方的家人。

"井脉寒生雾,钟声远入云"两句则通过对自然环境的描写,强化了寺庙之中的清幽气氛。井水在寒冷中蒸发成雾,钟声飘逸直入云端,这些景象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宁静感觉。

"青松知出处,白发耐耕耘"两句通过对比青松和白发,暗示了诗人自己也像那坚韧不拔的青松一样,虽然经历了岁月的磨砺,但依然在这个地方坚守着自己的生活。

最后两句"此地民风古,如何弄梃闻"则表达了诗人对所居之地古朴民俗的观察和感受,以及可能对某种手艺或技巧(弄梃)的好奇与探寻。这里的“梃”可能指的是一种制作工具或者是木工用具,诗人通过提问表达了自己对于这种传统技艺的兴趣和渴望了解。

整首诗以平实自然的语言,勾勒出一位隐逸之人的生活状态,以及他对周遭环境与文化的感受和思考。

收录诗词(313)

刘黻(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扫松

西原百五日,寂寞故松阡。

挑饭瘗黄土,酹觞焚纸钱。

烟林窥老狖,雨岛哭蛮鹃。

旧植亭前桂,一年高一年。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朱菊山汪眉山会宿萧寺

共游溪上寺,因得话诗缘。

客鬓添新雪,梅花似去年。

疏钟含暮雨,古木带寒烟。

后会知难定,分题废夕眠。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次何爱山喜雨韵

梵宫默祷托炉烟,火伞愁张六月天。

雨倏随车符蚁垤,水分沃野免龟田。

已知帘影多琴暇,更与花封结饭缘。

坐听四方同润泽,庶几大有特书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次胡潜父先辈

圣世如何肯弃贤,唐书笔削赖君传。

山云相望三千里,岭雾同游恰一年。

才刃固难居众后,智囊犹欠烛几先。

嗟吁寄迹寒梅下,白首青灯哭诉天。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