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川杂兴

古陵在蒿下,啼乌在蒿上。

陵中人不闻,行客自惆怅。

形式: 五言绝句 押[漾]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凄凉而深沉的画面,通过对比与象征的手法,展现了对历史变迁和人生无常的感慨。

“古陵在蒿下”,开篇即以“古陵”这一历史遗迹作为背景,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历史的沧桑。“蒿下”则进一步强调了陵墓的荒凉与被遗忘的状态,蒿草的生长象征着时间的推移和自然的轮回,同时也暗含着对逝去岁月的怀念与哀悼。

“啼乌在蒿上”,乌鸦的啼叫在蒿草之上回荡,这一细节不仅增添了画面的生动性,也通过乌鸦的哀鸣,营造出一种悲凉的氛围。乌鸦在古代文化中常被视为不祥之物,其啼叫往往预示着不幸或死亡,这里通过乌鸦的啼叫,强化了陵墓及其周围环境的孤寂与悲凉感。

“陵中人不闻”,这句话将视角转向陵墓内部,暗示了陵墓中的人(可能是已故的帝王或贵族)无法听到外界的声音,无法感知到外界的变化。这种对比突出了生命的有限与历史的永恒,表达了对逝者命运的同情和对生命短暂的感慨。

“行客自惆怅”,最后,诗人将目光投向了“行客”,即过路的行人。他们或许只是偶然经过此地,却因眼前的景象而感到深深的忧伤和感慨。这一句不仅深化了主题,还让读者联想到自己,引发共鸣,使整首诗的情感更加丰富和普遍。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巧妙的对比,展现了对历史、生命和自然的深刻思考,以及对过往与现实之间距离的感慨。它不仅是一幅历史的画卷,也是对人类存在意义的哲学探讨。

收录诗词(212)

王廷相(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世称浚川先生,祖籍潞州。明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幼年聪慧奇敏,好为文赋诗,且留心经史。《明史》称他“博学强记,精通经术、星历、舆图、乐律,河图洛书,周邵程张之书,皆有论驳”。明孝宗时,与李梦阳、何景明等人,提倡古文,反对台阁体,时称“七子”(“前七子”)。官至南京兵部尚书、都察院左都御史。谥“肃敏”

  • 字:子衡
  • 号:浚川
  • 籍贯:河南仪封(今兰考)
  • 生卒年:1474-1544

相关古诗词

寄顾全州

曲渚湘云暮,丛篁楚雨秋。

愁心寄鸿雁,烦尔过衡州。

形式: 五言绝句 押[尤]韵

舟次德州

远浦渔舟小,寒天柿叶稀。

归心正愁绝,一雁夕阳飞。

形式: 五言绝句 押[微]韵

赠沈绶归海虞

吴门城上山,虎丘山下水。

春花晓莺啼,念子在言里。

形式: 五言绝句 押[纸]韵

晓发清丰

寒鸦栖古枝,苍黄月未落。

山馆何萧然,鸡声起城郭。

形式: 五言绝句 押[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