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韩滉丰稔图真迹

开元贤相有肖子,书传张旭画孙繇。

老笔萧萧写村牧,不异丙吉问喘牛。

或降于阿或饮池,村村击壤西成秋。

此景祗宜图上看,度支当日烦持筹。

何如貌瘦天下肥,明良一德誇韩休。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鉴赏

这首诗由清朝乾隆皇帝弘历所作,名为《题韩滉丰稔图真迹》。诗中描绘了韩滉的《丰稔图》,这幅画作展现了开元年间一位贤相之子的才华,通过张旭的书法和孙繇的绘画技艺,将乡村牧民的生活场景生动地呈现在观者眼前。

诗中的“老笔萧萧写村牧”一句,形象地描绘了画师以苍劲的笔触描绘出乡村牧民的生活情景,仿佛能听到他们劳作的声音,感受到他们的辛勤劳作。接着,“不异丙吉问喘牛”一句,运用典故,表达了对画作逼真度的高度赞扬,如同丙吉询问喘息的牛一样,画中的细节真实得令人难以分辨是画还是现实。

“或降于阿或饮池,村村击壤西成秋”则进一步描绘了画面的动态与和谐,无论是牧民在山丘间行走,还是在水边饮水,都充满了生活的气息。而“村村击壤西成秋”则描绘了一幅丰收的景象,村民们击壤庆祝,一片欢腾,预示着秋天的丰收。

最后,“此景祗宜图上看,度支当日烦持筹。何如貌瘦天下肥,明良一德誇韩休。”表达了对画作艺术价值的赞叹,认为这样的美景只能在画中看到,而国家的财政官员(度支)在当时可能需要花费大量精力来管理国家的财务。同时,诗人也借韩休之名,表达了对明君与贤臣合作的美好愿景,认为在这样的环境下,国家的财富会像画中展现的那样丰饶,人民生活也会因此而富足。

整首诗不仅赞美了韩滉的画作,也体现了诗人对于理想社会的向往,以及对贤明君主与贤臣共治天下的美好期待。

收录诗词(16536)

弘历(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己未夏六月恭进皇太后字扇一柄谨成五律

玉漏林间度,迟迟日正长。

问安承色笑,抚景硕清凉。

冰簟堪驱暑,薰风恐拂裳。

寸忱托轻箑,长此效黄香。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大学士福敏久未入直为赋长句赐之

为忆传经开绛帐,还教赞化入黄扉。

精神秋水原无滓,气象光风却久违。

武相只今劳杖履,文丞应即整裳衣。

喜逢长至晴和候,待步金门暖日晖。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六月十八日初霁恭侍皇太后园中游赏谨成一律

膏雨公田足,欢游禁苑多。

欣陪文母御,不数汉王歌。

山向云中隐,舟从画里过。

慈颜添豫色,至乐复如何。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歌]韵

即景

一夜西风催溽暑,半空爽气入楼台。

阴云净扫青天迥,却讶新秋陡地来。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