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族侄扩之通州

吾族最全盛,家声诗礼传。

自遭丧乱后,谁能事陈编?

犹子苦好学,乡闾称独贤。

文采珊瑚枝,照映《棠棣》篇。

时同竹林会,啸咏相周旋。

一朝携酒至,别我荒城边。

问渠欲何之,言将适通川。

通川渺何许,远在沧海壖。

府侯朱夫子,招我开讲筵。

老怀极慰喜,汝去毋留连。

吹墟千里外,感激故人怜。

修程尽努力,慎勿中道捐。

蛟龙起春雷,雕鹗抟秋天。

物遇各有时,立功须盛年。

此行非草草,著鞭宜尔先。

要登青云路,忠义尚勉旃。

舟发梁溪水,帆拂狼山烟。

骨肉重相思,两地心悬悬。

长江浩无波,击楫秋风前。

行当赋清句,怀此山中泉。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鉴赏

这首诗是元末明初诗人华幼武所作的《送族侄扩之通州》,以深情厚谊和殷切期望为主题,展现了家族间的深厚情感与对侄子未来的美好祝愿。

诗的开头便点明了家族的繁盛与诗书传家的传统,随后转折至战乱之后家族成员难以继续传统学业的现状,引出侄子“苦好学”的形象,以及乡里对他的赞誉。通过“文采珊瑚枝”与《棠棣》篇的比喻,赞美侄子的才华横溢,如同珊瑚树般璀璨照人。

接着,诗人描绘了侄子与友人的相聚场景,以及他即将离别前往通州的情景。通过“竹林会”、“啸咏”等意象,营造出一种文人雅集的氛围,同时也表达了对侄子才情的欣赏与不舍之情。

诗中提到侄子将前往遥远的通州,并受到当地官员的邀请参与讲学。诗人在此表达了对侄子未来事业的期待与祝福,鼓励他珍惜机会,努力奋斗。同时,也提醒侄子在旅途中要谨慎小心,不要中途放弃。

最后,诗人预祝侄子能够踏上成功之路,实现忠义之道,表达了对侄子未来的无限期许。诗中还提到了侄子离开后的离愁别绪,以及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如长江浩荡、秋风激扬等景象,寓意着侄子前程似锦,未来可期。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体现了家族间深厚的亲情,也蕴含了对侄子个人成长与发展的深切关怀与期望,是一首充满温情与激励的佳作。

收录诗词(36)

华幼武(元末明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以诗名于吴中。元末隐居不仕。有《黄杨集》

  • 字:彦清
  • 号:栖碧
  • 籍贯:元明间无锡
  • 生卒年:1307—1375

相关古诗词

次元翚见寄韵

通衢一倾盖,分首犹惜别。

况是忘年交,离绪那可说。

蝉鸣野外秋,雁叫沙头月。

永保松柏姿,同盟岁寒节。

形式: 古风

雁南飞

雁南飞,飞不住。

暮暮朝朝不稳栖,飞向水穷山尽处。

水穷山尽天南头,年来有客离家愁。

天空无云明月夜,千里万里清光流。

家园零落秋风遍,人闻雁声泪如线。

雁兮雁兮可奈何,稻粱多处多网罗。

形式: 古风

编篱曲

编竹篱,密密编。朝禦鸡犬入,暮防豺虎穿。

交加编联互相倚,竹密藤缠坚莫比。

春风披拂百花开,一片繁华如锦绮。

君不见西家有篱编不密,夜夜惊呼防盗贼。

愿言兄弟莫相疑,明日齐心编竹篱。

形式: 古风

义兵行

风萧萧,雨凄凄,义兵起程行路迷。

腰刀手枪耀光辉,青衫白帽行队齐。

问渠远行将何之,官司召募征江西。

妻儿父母夹道啼,我今与汝生别离。

生别离,不得已,在家出征同一死。

麦禾满田穗将结,皇天淫雨无时歇。

去年秋旱号饥寒,今年夏麦不得餐。

幸逢此地无争战,供给军需民力乾。

生为浙西农,死为江西卒。

回首语妻儿,何处收吾骨。

率土皆王民,安敢辞苦役。

但愧扶犁手,畴能用矛戟。

愿得将相俱贤才,扫除盗贼无纤埃。

义兵归来旧田里,卖刀买牛复生理。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