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奉和钱穆父、蒋颖叔、王仲至诗四首(其三)玉津园

承平苑囿杂耕桑,六圣勤民计虑长。

碧水东流还旧派,紫坛南峙表连冈。

不逢迟日莺花乱,空想疏林雪月光。

千亩何时躬帝藉,斜阳寂历锁云庄。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翻译

在和平的园林中混合着耕田和桑树,历代贤君勤于为民考虑长远规划。
碧绿的水流回原来的河道,紫色的坛台高耸在连绵的山岗上。
没有遇到春日莺花烂漫,只能空想稀疏树林中的雪景月光。
何时能亲自耕种这千亩土地,夕阳下寂静的庄园被云雾笼罩。

注释

承平:太平时期。
苑囿:皇家园林。
六圣:指多位贤明君主。
勤民:为百姓辛勤付出。
旧派:原有的河道。
紫坛:可能指代宫殿或祭坛。
迟日:春日。
疏林:稀疏的树林。
躬帝藉:亲自耕作。
云庄:云雾缭绕的庄园。

鉴赏

这是一首描绘田园风光,融合了对古圣智慧和勤劳民众生活的赞美与个人内心情感抒发的诗句。开篇“承平苑囿杂耕桑”一句,以“承平”二字暗示了一种祥和安稳的时代氛围,随后“杂耕桑”则勾勒出一个繁忙而又充实的农事景象。

接着,“六圣勤民计虑长”表达了诗人对古代圣明君主关心百姓、深谋远虑的赞赏之情。这两句交织出一幅理想与现实并存的画面,既有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不忘历史上的英明统治。

“碧水东流还旧派”、“紫坛南峙表连冈”这四个字,则描绘了一种宁静而又壮丽的自然景观。诗人以水和山为背景,勾勒出一片古朴而又神秘的意境。

“不逢迟日莺花乱”、“空想疏林雪月光”两句,则转入对时光流逝和个人情感世界的沉思。诗人在这里通过未遇到的美好与已有的寂寞,表达了一种对时间的无奈与对自然之美的无限向往。

最后,“千亩何时躬帝藉”、“斜阳寂历锁云庄”两句,则是诗人对于未来的一种期待和规划。这里“千亩”象征着广阔而又丰饶的土地,“躬帝藉”则是一种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而最后一句“斜阳寂历锁云庄”,则是诗人对于内心世界的一种宁静与坚守。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和个人情感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以及对历史智慧的尊崇。

收录诗词(3229)

苏轼(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和仲,、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 字:子瞻
  • 号:铁冠道人
  •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相关古诗词

次韵奉和钱穆父、蒋颖叔、王仲至诗四首(其四)藉田

窃脂方纪瑞,布谷未催耕。

鱼沫依蘋渚,蜗涎上綵楹。

江湖来梦寐,蓑笠负平生。

琴里思归曲,因君一再行。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顷年杨康功使高丽,还,奏乞立海神庙于板桥。仆嫌其地湫隘,移书使迁之文登,因古庙而新之,杨竟不从。不知定国何从见此书,作诗称道不已。仆不

退之仙人也,游戏于斯文。

谈笑出奇伟,鼓舞南海神。

顷者三韩使,几为蛟鳄吞。

归来筑祠宇,要使百贾奔。

我欲迁其庙,下数浮空群。

移书竟不从,信非磊落人。

公胡为拳拳,系此空中云。

作诗颂其美,何异刻剑痕。

我今已括囊,象在六四坤。

形式: 古风

沐浴启圣僧舍,与赵德麟邂逅

南山北阙两非真,东颍西湖迹已陈。

季子来归初可喜,老聃新沐定非人。

酒清不醉休休暖,睡稳如禅息息匀。

自笑尘劳馀一念,明年同泛越溪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余旧在钱塘,同苏伯固开西湖,今方请越,戏谓伯固,可复来开镜湖耶?伯固有诗,因次韵

已分江湖送此生,会稽行复得岑成。

镜湖席捲八百里,坐啸因君又得名。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