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明代林俊所作的《教周(其一)》。诗中以“甄陶”为喻,形象地描绘了教育的过程和效果。诗人认为,通过教育,原本如同未经雕琢的土木之材的人,能够逐渐被塑造成为有用之才。教育的力量在于能够开启智慧,保留本真,使学习者在不断的努力与专注中,展现出内在的精神力量。
“几缘通汝慧”,表达了教育能够开启人的智慧,使之理解并掌握知识。“仅未失吾真”,强调了教育过程中保持个人本真的重要性,即在追求知识的同时,不失去自我,不违背内心的真实想法。
“学苦终能变”,说明了学习是一个艰苦但最终能够带来改变的过程。“心专自有神”,则强调了专心致志对于学习的重要性,只有心无旁骛,才能真正领悟知识的精髓,展现出超凡的智慧。
最后,“愚柔功百倍,力久待知新”,意味着即使是看似愚笨或柔弱的人,通过长期不懈的努力和学习,也能取得巨大的成就。这里的“力久待知新”,既是对时间积累的力量的肯定,也是对持续学习、不断更新知识的态度的赞扬。
整体而言,这首诗深刻地揭示了教育的意义和价值,以及通过教育实现个人成长和转变的可能性。它鼓励人们珍惜学习的机会,坚持不懈地追求知识,相信通过努力,每个人都能超越自我,实现潜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