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名为《东平道中有感》,是明代诗人冯彬所作。诗中描绘了诗人清晨从东平出发,途中所见的一座座古坟,以及古坟周围荒凉的景象,引发对历史变迁和人生无常的感慨。
首句“晓发东平道,淅沥风露秋”,以清冷的秋晨为背景,点明了行程的时间和环境,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哀愁氛围。接着,“道旁有古坟,累累翳荆丘”一句,直接引入主题,描述了道路两旁密布的古坟,被荆棘覆盖,暗示着历史的久远和岁月的无情。
“翁仲互倾侧,隧路狐狸游”进一步描绘了古坟的荒凉景象,翁仲(古代墓前的石像)倾斜倒伏,隧道路径上狐狸自由穿梭,形象地表现了时间的流逝和自然的侵袭,使古墓显得更加孤寂和荒芜。
“询之道上人,阅代公与侯”一句,诗人询问路人,得知这些古坟曾是显赫人物的安息之地,表达了对过往辉煌的追忆。接下来,“忆昔全盛时,赐葬承恩优”回忆了这些人物在世时的荣耀与恩宠,强调了他们曾经的显赫地位。
“松楸蔽天日,碑板蟠龙虬”描绘了全盛时期古墓的壮观景象,松树和楸树遮天蔽日,墓碑上的雕刻精美如龙盘绕,展现了当时社会的繁荣与文化的昌盛。
然而,“一朝陵谷变,名姓不可求”揭示了历史的无情,昔日的荣光转瞬即逝,连墓主的名字都难以寻觅,表达了对时间流逝和历史变迁的深刻感慨。
最后,“悠悠百年身,旦夕同蜉蝣”将个人的生命比作短暂的蜉蝣,感叹人生的短暂和无常,表达了对生命意义的深思。
整首诗通过描绘古坟的荒凉景象和对历史变迁的感慨,反映了诗人对人生无常和历史沧桑的深刻思考,语言凝练,情感真挚,具有较强的感染力和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