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开平怀古》由明代诗人陈琏所作,通过对大安宫殿遗址的描绘与感慨,展现了历史变迁的深沉与哀愁。
首联“大安宫殿有遗基,谁向西风赋黍离”,以“大安宫殿”这一历史遗迹作为切入点,引出对往昔繁华的追忆与对现状的感慨。大安宫殿的废墟在西风中显得格外寂寥,仿佛在诉说着时间的无情与历史的沧桑。这里的“黍离”之叹,源自《诗经》,常用来表达对故国的怀念和对国家衰败的哀伤,诗人借以抒发对大安宫殿今非昔比的感慨。
颔联“夏月井寒冰尚结,龙冈秋早草先衰”,通过夏日井水依然寒冷、冰块未融,以及秋天来得早,龙冈上的草木已经枯黄,这两幅画面对比鲜明,既描绘了自然景象,也暗喻了人事的兴衰更迭。夏日的清凉与冰块的留存,象征着昔日的繁荣与宁静;而秋日的早至与草木的衰败,则预示着时光的流逝与事物的变迁。
颈联“已无华构如前日,惟有青山似旧时”,进一步将话题转向对大安宫殿本身的描述。曾经辉煌的建筑如今已不复存在,只有周围的青山依旧,这既是对物是人非的感叹,也是对自然永恒不变的赞美。通过对比“华构”与“青山”,诗人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深刻思考,以及对自然永恒的向往。
尾联“因读残碑询古迹,龙神东徙事何奇”,以“残碑”为线索,引出了对大安宫殿历史的探寻。通过阅读碑文,诗人试图解开关于大安宫殿的谜团,尤其是关于“龙神东徙”的传说,这一事件在诗中被描绘为“何奇”,既是对传说本身奇异性的赞叹,也是对历史神秘面纱的探索与好奇。
综上所述,《开平怀古》不仅是一首对历史遗迹的咏叹之作,更是诗人对时间、历史、自然与人类活动之间复杂关系的深刻反思。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情感抒发,诗人成功地构建了一个既有历史厚重感又充满哲思的艺术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