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阳日诸僚宴集二首(其二)

玉树良朋集,欢歌晚未收。

应时传角黍,随俗荐蒲瓯。

层阁超尘响,清江醒醉眸。

昔贤鹦鹉会,悽断藕花洲。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端午节当日,王廷相与同僚们宴集的情景。首句“玉树良朋集”点明了聚会的高雅氛围和参与者之间的深厚友谊。接下来,“欢歌晚未收”则生动地展现了宴会的热烈与持续时间之长。

“应时传角黍”一句,巧妙地融入了端午节的传统习俗——吃粽子,通过“应时”二字,强调了节日的特定性和习俗的传承。“随俗荐蒲瓯”则进一步描绘了以菖蒲酒助兴的习俗,体现了对传统节日的尊重和庆祝方式的多样性。

“层阁超尘响,清江醒醉眸”两句,运用了视觉和听觉的双重描写,一方面描绘了宴会所在的环境之美——高楼上的声音回荡,另一方面也暗示了美酒佳肴带来的愉悦与兴奋。同时,“清江醒醉眸”中的“清江”既指实际的河流,也象征着心灵的清澈与纯净,表达了宴会不仅带来身体上的欢愉,更带来了精神上的愉悦和净化。

最后,“昔贤鹦鹉会,悽断藕花洲”引用了历史典故,将宴会与古代文人雅集相联系,既增加了诗歌的文化底蕴,又表达了对古人风雅生活的向往和对当前聚会的珍惜之情。整个诗句流畅自然,情感丰富,成功地捕捉了端午节宴集的欢乐氛围和文化内涵。

收录诗词(212)

王廷相(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世称浚川先生,祖籍潞州。明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幼年聪慧奇敏,好为文赋诗,且留心经史。《明史》称他“博学强记,精通经术、星历、舆图、乐律,河图洛书,周邵程张之书,皆有论驳”。明孝宗时,与李梦阳、何景明等人,提倡古文,反对台阁体,时称“七子”(“前七子”)。官至南京兵部尚书、都察院左都御史。谥“肃敏”

  • 字:子衡
  • 号:浚川
  • 籍贯:河南仪封(今兰考)
  • 生卒年:1474-1544

相关古诗词

宿江门

崎岖脱水峡,莽苍宿江门。

蜀雨非难事,山云更易昏。

戒涂足夜虎,远梦恼秋猿。

边裔方多警,驱驰敢厌烦。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元]韵

城西李氏园宴集

林迥盘浮霭,江清映白沙。

雨荒锦水竹,烟暖少城花。

旅食宜风土,春游眷物华。

此中堪逸老,何必问丹砂。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麻]韵

夏日林居(其一)

林卧真吾惬,芳菲况夏园。

种桃临甃碧,架蓏缀门繁。

野雀驱虫下,山蜂抱叶翻。

相关幽事足,谁复梦乘轩。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元]韵

夏日林居(其二)

衡宇侵云白,乔林蔽野青。

真堪泽豹变,不碍学鸿冥。

一壑予将老,三闾尔独醒。

行藏漫回首,天地总浮萍。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