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咏乞烟灰

腰藏小碟步如梭,拱立床前细语和。

添足画蛇迎客笑,甘心走狗任人诃。

恩邀半勺称无冀,惠受三分说谢多。

最喜残灰犹带润,且伸拇指试研摩。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鉴赏

这首诗以戏谑的口吻描绘了一位乞讨者在请求烟灰时的微妙心理与行为。诗人通过生动的比喻和拟人化的手法,展现了乞讨者既渴望得到帮助又不愿过分依赖的复杂心态。

首句“腰藏小碟步如梭”形象地刻画了乞讨者轻巧而迅速的动作,仿佛他手中握着的小碟是他的行乞工具,他快速穿梭于人群之间,寻找施舍的机会。接着,“拱立床前细语和”则描绘了乞讨者在获得关注后,恭敬地站在床前,用温和的话语表达自己的需求,希望得到对方的理解和帮助。

“添足画蛇迎客笑,甘心走狗任人诃”两句进一步展示了乞讨者的谦卑与无奈。他仿佛在暗示自己愿意为他人付出更多,甚至不惜自贬身份,如同画蛇添足般地增加自己的价值,以求得更多的认可与帮助。同时,他也表示愿意成为别人的“走狗”,即愿意接受任何可能的条件,哪怕是被人呵斥,只要能获得所需。

“恩邀半勺称无冀,惠受三分说谢多”这两句则揭示了乞讨者内心的矛盾与复杂。他虽然渴望得到一点点的帮助(半勺恩惠),却已经感激不尽;即使得到了微薄的恩惠,也觉得已经超出了自己的期望,因此不断表达感谢之情。这种对微小恩惠的极度珍惜,反映了社会底层人士在物质匮乏时代对任何援助的深切渴望与感恩之心。

最后,“最喜残灰犹带润,且伸拇指试研摩”两句以一种幽默而略带讽刺的方式收尾。乞讨者发现对方留下的烟灰还带有湿润,便欣喜地伸出拇指去研磨,希望能从中获取一些烟灰,哪怕只有一点点。这一细节不仅体现了乞讨者对任何可能帮助的渴望,也暗含了对社会中资源分配不均的讽刺。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巧妙的构思,不仅展现了乞讨者在社会边缘挣扎求生的艰难处境,也反映了人性中的善良与无奈,以及对微小恩惠的深深感激。

收录诗词(3)

张维垣(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中秀才后,赴苗栗头份教书;同治十年(1871)取中辛未科进士,派任浙江省遂昌县知县,后又调任北京,任考试官,钦加同知衔。辞官回台后仍居苗栗头份,光绪十二年(1886),于当地策划创建义民庙。光绪十八年(1892)卒,享寿六十六。生平作品留存不多,今依《先生閒吟诗遗稿》编校

  • 字:禄兴
  • 号:星枢
  • 籍贯:清屏东长治
  • 生卒年:1827~1892

相关古诗词

澎湖暮春课士

星河岛屿此天同,浴咏春风共冠童。

礼乐百年沾圣化,诵弦多士仰儒宗。

珊瑚网下鲛人窟,蚌蛤珠胎夜月中。

为语芸窗勤讲肄,菁莪乐育望无穷。

形式: 七言律诗

饯赠诸生赴台院试

清风绝徼靖边藩,盛典重优养士恩。

鉴秉天南新扫榻,筵开海北欲倾樽。

衣冠四十斯文寄,礼乐三千至道存。

但愿鲲鹏腾渤海,敢言桃李尽公门。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隘丁行

日色无光光亦薄,瘴烟入鼻微闻恶。

行人畏近隘头行,守隘隘丁昼击柝。

柝上响停,行人胆惊。伏莽之戎,草木皆兵。

柝声不绝,寻声出穴。为彼发踪,磨牙吮血。

行人不敢经,饥吻馋涎腥。

乘机伺利便,跳踉杀隘丁。

挟刃犹敢侮,民间厉禁挟弓弩。

利器凶兵遗彼虏,飞而食肉山中虎。

形式: 古风

重五日入山由苗栗至大湖

溪行有深湍,山行无寸土。

当暑践炎石,似鱼游热釜。

对岭见深林,林深防猛虎。

杀人饮其血,手把髑髅舞。

形式: 古风 押[麌]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