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雨叹

六月溧阳三日雨,山田喜足低田苦。

学中亦有北铃圩,低处水深三尺许。

秧苗浸倒根已浮,再种何由能入土。

老夫寓居西郭外,厌听村村蹋车鼓。

唇焦面黑嗟农夫,此生悔不业樵渔。

有山可采水可钓,免得晓夜忧耕锄。

去年一熟才了逋,今年再熟力始舒。

岂期不待稻花白,并随荇藻归江湖。

溧阳近与丹阳接,不雨由来三数月。

河流浅涩田乾枯,练湖放水通舟楫。

人间既是寒暑同,天上何为雨旸别。

愿移此雨慰彼心,还我朱明作炎热。

形式: 古风

翻译

六月溧阳连下三天雨,山坡上的田地因雨水充足而欢喜,但低洼田地却苦于积水。
学校附近也有像北铃圩那样的地方,低洼处积水深达三尺左右。
秧苗被水浸泡,根部已经浮起,再想种植就难以插入土壤。
我寓居在城郊之外,厌倦了听到村庄里车轮踏地的声音。
看到农夫们唇焦面黑的辛苦劳作,我感叹自己当初不该不做樵夫渔夫。
如果有山可以采,有水可以钓鱼,我就无需早晚担忧耕作之事。
去年丰收刚解决欠债,今年又丰收,体力才开始恢复。
没想到还没等到稻谷变白成熟,就要随着水势流回江湖。
溧阳靠近丹阳,连续几个月不下雨是常事。
河流水浅田地干涸,练湖放水以供船只通行。
人间既受寒暑交替,为何天上的雨晴会有区别呢?
希望这雨能转移去安慰他们,还我炎炎夏日应有的炎热。

注释

溧阳:地名。
山田:山坡上的田地。
北铃圩:地名,可能指类似圩田的地方。
低处:洼地。
秧苗:稻田中的幼苗。
车鼓:农具或农事活动的声音。
樵渔:打柴和捕鱼,古代农耕生活的一部分。
朱明:夏季的别称。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农民在连续降雨中的喜忧参半。开篇便写出六月溧阳连绵三日的雨水,山田因而充盈,而低洼之地则感到痛苦。这反映了雨水对不同地理位置的不均影响。学中有北铃圩,积水深达三尺,使得秧苗浸倒,根部浮起,再种已无从入土,表达了农作物生长的艰难。

诗人自述寓居西郭外,对村中的喧闹与农忙感到厌倦。对农夫唇焦面黑、辛勤劳作却仍忧虑着耕种的命运,不禁感慨,自己过去不从事樵渔生活,现在才意识到那份平静无忧的美好。

诗中提及有山可采、水可钓,表达了对自然资源利用的向往,以及逃离农耕之苦的愿望。接着写及去年一熟刚刚收成,今年再次丰收,才得以稍稍放松。但这份宁静并未持续太久,诗人希望不要等到稻花白了,就能随着荇藻一起归隐江湖。

最后,通过对溧阳与丹阳相接、雨水不均的描写,以及河流浅涩、田地干枯的现状,诗人表达了对自然界和天道公平的渴望。愿意将这场雨水移至他处,以慰藉那些因为干旱而忧心的人,同时也希望自己能享受到晴好的阳光。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展现了农耕生活的艰辛与渴望,以及对自然和平的向往。

收录诗词(780)

仇远(宋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字仁父。因居余杭溪上之仇山,自号山村、山村民,人称山村先生。元代文学家、书法家。元大德年间(1297~1307)五十八岁的他任溧阳儒学教授,不久罢归,遂在忧郁中游山河以终

  • 字:仁近
  • 籍贯:钱塘(今浙江杭州)
  • 生卒年:1247年~1326年

相关古诗词

晓雪

昏昏惨惨窗映月,索索飒飒风吹叶。

青童开门忽惊笑,昨夜庭心一寸雪。

东方日出雪渐融,檐花滴滴皆春风。

山村布被正酣卧,愁杀门前卖炭翁。

形式: 古风

海上图澄江仙刻

老仙指甲坚如铁,夜画枯杉出宫阙。

翠深红远十二楼,犹理霓裳舞回雪。

山椒覆亭小于笠,石脚插船轻似叶。

桃花几度春酣酣,弱水何日通舟楫。

醉中作此狡狯事,收拾乾坤入毫发。

神刓鬼刻未百年,不与丹青共磨灭。

天风颉颃飞霞佩,水云妥帖凌波袜。

我将就此逍遥游,高步青霄拾明月。

形式: 古风

留饮筱坞承隐君山庄

夹山峥嵘相对起,贯以盈盈衣带水。

白云深坞碧筱合,华屋盘纡苍树里。

二三隐者古衣冠,鱼酒招邀极欢喜。

维舟岸曲信宿留,惜别依依行复止。

东南风顺帆上桅,一转瞬间行十里。

人生交契无故新,他日停云从此始。

形式: 古风 押[纸]韵

秣陵(其二)

龟脊羊肠九里汀,芫花灿灿麦青青。

此生不踏江东道,将谓金陵即秣陵。

形式: 七言绝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