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伯父仲球立春即事二首(其二)

对雪酬春付酒杯,兵馀真似复然灰。

路通千里传书去,人喜三军破贼回。

梅萼封檀香未彻,湖声撞玉冻初开。

疏篱败屋休兴叹,幸事群凶不再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翻译

对着雪花敬酒,庆祝春天的到来,战后的一切仿佛只剩下灰烬。
道路畅通,书信传递千里,人们欣喜于军队击败敌人的凯旋。
梅花花瓣包裹着檀香的气息还未散尽,湖面的冰裂声像是敲击着初融的玉石。
尽管眼前只有稀疏的篱笆和破败的房屋,无需叹息,庆幸的是那些作恶的强敌不会再来了。

注释

对雪:对着下雪的景象。
酬春:庆祝春天。
复然灰:只剩灰烬的样子。
路通:道路畅通。
传书去:传递书信。
三军破贼回:军队打败敌人归来。
梅萼:梅花的花苞。
封檀香:包裹着檀香的梅花。
未彻:尚未消散。
湖声:湖面的声音。
撞玉冻:撞击冰冻的湖面。
疏篱败屋:稀疏的篱笆和破旧的房屋。
休兴叹:不必叹息。
群凶:众多的恶势力。
不再来:不会再回来。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王之道的作品,名为《和伯父仲球立春即事二首(其二)》。王之道在此通过对雪景、战事以及自然景象的描绘,展现了自己复杂的情感和深沉的思考。

诗的前两句“对雪酬春付酒杯,兵馀真似复然灰”表达了诗人面对春天到来时雪花纷飞的景象,同时心中还带着战争的忧虑。这里的“酬春”指的是迎接春天,而“兵馀”则透露出战事未息,甚至有种“复然灰”的感觉,即战争似乎无休止地重复。

接着,“路通千里传书去,人喜三军破贼回”表现了诗人对远方来信和胜利消息的期待与喜悦。这里的“路通千里”意味着信息畅通,而“三军破贼回”则表达了人们对于军队凯旋、战事结束的渴望。

在“梅萼封檀香未彻,湖声撞玉冻初开”中,诗人通过对梅花和湖水声音的描写,表现出一种自然景象与内心情感交融的情状。“梅萼封檀”形容梅花盛放而带有香气,而“湖声撞玉”则是对湖面上冰层初解的声音进行了生动的比喻。

最后,“疏篱败屋休兴叹,幸事群凶不再来”显示了诗人对于过往战乱所遗留下来的破败景象的感慨,同时也表达了对未来和平无灾的一种愿望。这里“疏篱败屋”描绘出一副荒废的景象,而“幸事群凶不再来”则是诗人对于未来的美好祝愿。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情感和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战争与和平、春天与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

收录诗词(1042)

王之道(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公元一〇九三年至一一六九年字彦猷。生于宋哲宗元祐八年,卒于孝宗乾道五年,年七十七岁。善文,明白晓畅,诗亦真朴有致。为人慷慨有气节。宣和六年,(公元一一二四年)与兄之义弟之深同登进士第。对策极言燕云用兵之非,以切直抑制下列。调历阳丞。绍兴和议初成,之道方通判滁州,力陈辱国非便。大忤秦桧意,谪监南雄盐税。坐是沦废者二十年。后累官湖南转运判官,以朝奉大夫致仕。之道著有相山集三十卷,《四库总目》相山词一卷,《文献通考》传于世

  • 籍贯:庐州濡须

相关古诗词

和伯父仲球立春即事二首(其一)

怪得青腰稍霁威,却应缇室报飞灰。

摇风柳带缘冰重,破冻溪流与岸回。

群盗传闻湖外去,愁云准拟岁前开。

玉盘丝菜今萧索,赖有诗筒日往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和余元明时元明邀余同李次元夜饮

坐中强半是同年,赖有斯人席更圆。

跨马未须贪远道,举觞聊复望青天。

枯荷折苇三墩路,明月清风百丈船。

俯仰便成陈迹恨,须知此集不论钱。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和余时中元夕二首(其二)

罗绮行歌夜,杯盘坐笑春。

舞衫催急管,步障拥佳人。

灯火珠星粲,楼台璧月新。

传柑良可乐,黼座玉音亲。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和余时中元夕二首(其一)

今夕知何夕,熙熙万室春。

歌楼醒醉客,灯市往来人。

劝酒行杯促,联诗得句新。

铜壶休见迫,欢笑正相亲。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