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契阔三秋日,情亲四海兄。
只应常折柳,何必更班荆。
老把诗为活,遥将月伴行。
功名君莫懒,吾病负平生。
这首诗是南宋时期诗人晁冲之所作,标题为《寄江子我》。诗中流露出浓郁的情谊和深沉的哲理。
“契阔三秋日,情亲四海兄。”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远方朋友的深厚情感,如同兄弟一般。这里的“契阔”指的是时间的久远和空间的辽阔,“三秋”则是指三个季节,意指时光流逝,而“四海”象征着广泛无边的友谊。
“只应常折柳,何必更班荆。” 这两句诗人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不随波逐流的情怀。这里的“折柳”是古代文人喜爱的行为,象征着清高自守,而“班荆”则代表了世间纷争和复杂的人际关系。诗人倡导的是一种宁愿保持自己的个性,不必去迎合世俗。
“老把诗为活,遥将月伴行。”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诗歌的热爱,以及通过写作来寄托自己精神世界的情感。“老把诗为活”意味着诗歌成为了诗人的生命,“遥将月伴行”则是说在夜深人静时,诗人与明亮的月光为伴,进行心灵上的旅行。
“功名君莫懒,吾病负平生。” 最后两句诗人表达了一种对于世俗功名的淡然态度,以及对自己一生的反思。这里的“功名”指的是功绩和名誉,“吾病”则是诗人内心的感慨,即便是一生的努力,也不过如此。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内心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超脱尘世、追求精神自由的一种生活态度。
不详
宋代江西派诗人。生卒年不详。早年字用道。晁氏是北宋名门、文学世家。的堂兄晁补之、晁说之、晁祯之都是当时有名的文学家。早年师从陈师道。党争剧烈,兄弟辈多人遭谪贬放逐,他便在阳翟(今河南禹县)具茨山隐居,自号具茨。十多年后回到汴京,当权者欲加任用,拒不接受。终生不恋功名,授承务郎。他同吕本中为知交,来往密切。其子晁公武是《郡斋读书志》的作者
素月清溪上,临风不自胜。
影寒垂积雪,枝薄带春冰。
香近行犹远,人来折未曾。
江山正萧瑟,玉色照松藤。
君王侧席访词臣,万里江湖贺季真。
翰苑向来非此老,道山何处得斯人。
朝回金马门前晓,宴罢铜驼陌上春。
底事年年最如意,春风还试綵衣新。
谏议茶犹寄,郎官迹已疏。
斜封三道印,不奉一行书。
会远长安去,终临顾渚居。
大江清见底,为问渴何如。
饭蔬君莫厌,瓜果我时须。
自可随丰俭,谁能问有无。
堕蜂冲博局,惊燕避投壶。
不惮过从远,频来访老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