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清代诗人王芑孙的《官道柳》描绘了一幅民生疾苦的画面。诗中通过官道旁的老柳树,反映出当时社会的贫困与艰辛。饥妇在路边采摘柳叶,以应对连年旱灾导致的粮食短缺,一斗米竟价值千钱,生活困苦可见一斑。即使有饭,人们也只得将柳叶磨成齑(细碎的菜末)充饥;无饭时,则以柳叶煮成粥(糜)。诗中提到的“阿夫”远赴河南做工,却不幸客死他乡,家中老姑还需用柳叶喂养嗷嗷待哺的幼儿,凄凉之情溢于言表。
“春风飘飘春已深,枝叶老硬伤人心。”这两句进一步渲染了春天本应生机盎然的季节,但因人间疾苦,连春风都显得凄冷,柳叶虽是春天的象征,却因饱受苦难而变得老硬,触动了诗人和读者的心弦,表达了对民生疾苦的深深同情和对社会不公的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