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腹无所思朝起暮归眠渊明诗也以诗定韵为十诗(其八)

万籁止不作,寂寂山居夜。

鼓声起神祠,磬声来佛舍。

幽人启楼窗,片月光相射。

此景不可孤,呼儿具杯斝。

形式: 古风 押[祃]韵

翻译

夜晚山居万籁俱寂,没有一点声响。
忽然鼓声从神祠传来,磬声又自佛寺飘荡。
深居的隐士打开窗户,清冷月光洒进房内。
这样的美景不能独自欣赏,唤来孩子备好酒杯共赏。

注释

万籁:各种声音。
寂寂:非常安静。
山居:山中的住所。
夜:夜晚。
鼓声:祭祀时的敲击声。
神祠:供奉神灵的小庙。
磬声:寺庙中敲击的乐器声。
佛舍:佛寺。
幽人:隐士或孤独的人。
楼窗:楼上的窗户。
片月:弯月或一片月光。
光相射:月光照亮。
此景:眼前的景象。
不可孤:不能独自享受。
呼儿:呼唤孩子。
具:准备。
杯斝:古代的酒器。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静谧而神秘的夜晚景象。"万籁止不作,寂寂山居夜",诗人以极简的语言勾勒出山居之夜的寂静,连最微小的声音都消失不见。接下来,"鼓声起神祠,磬声来佛舍",引入了深夜中的神祠和佛寺,鼓声和磬声打破了寂静,增添了神秘感。

"幽人启楼窗,片月光相射",幽居的人打开窗户,只见一片月光洒落,与鼓磬之声相互映衬,营造出一种宁静而超然的氛围。最后,诗人感慨"此景不可孤,呼儿具杯斝",认为这样的美景不应独自欣赏,于是唤来孩子共享,准备饮酒对月,增添了一份人情味。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动静结合的手法,展现了山居夜晚的独特韵味,既有自然的静谧,又有人性的温暖,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细腻感受和对自然的深深敬畏。

收录诗词(110)

滕岑(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一三七~一二二四)。高宗绍兴二十九年(一一五九)领乡荐,屡试进士不第。光宗绍熙元年(一一九○)特奏名,调徽州歙县尉。终母忧,再调温州平阳县丞,秩满监南岳庙。宁宗嘉定十七年卒,年八十八。有诗集,已佚。事见《桐江集》卷一《滕元秀诗集序》。诗,据《瀛奎律髓》、《永乐大典》等书所录,编为一卷

  • 字:元秀
  • 籍贯:严州建德(今浙江建德东北)

相关古诗词

鼓腹无所思朝起暮归眠渊明诗也以诗定韵为十诗(其十)

我读渊明诗,或至忘食眠。

人物葛天民,度越羲黄前。

胸中抱真淳,笔下杂言诠。

妄讥闲情赋,讵识其超然。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鼓腹无所思朝起暮归眠渊明诗也以诗定韵为十诗(其四)

我居西山下,距城半里所。

门前有雀罗,户内无阿堵。

小园桃李空,数棱独苦苣。

同心相过时,小摘为烹煮。

形式: 古风

鼓腹无所思朝起暮归眠渊明诗也以诗定韵为十诗(其七)

芳菲去无迹,人家绿阴里。

有园屋西偏,足以纵步履。

酴醾香绝奇,橘花香更美。

日烘香自发,不待微风起。

形式: 古风 押[纸]韵

鼓腹无所思朝起暮归眠渊明诗也以诗定韵为十诗(其一)

郊墟远人烟,栖迹在衡宇。

年龄迫衰谢,渐觉有病苦。

眼如隔罗縠,耳仅闻钟鼓。

手中一枝筇,藉以扶伛偻。

形式: 古风 押[麌]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