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夜舟行

烟江三五夜,独月引行舟。

野色推蓬合,波光进艇留。

银蟾天上湿,乌鹊渚边愁。

那听楼头笛,怀乡鬓欲秋。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鉴赏

这首《月夜舟行》由明代诗人于慎行所作,描绘了一幅月夜行舟于江上的宁静画面。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情感,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视角与内心世界。

首句“烟江三五夜”,点明了时间与地点,烟雾缭绕的江面在月圆之夜显得格外静谧。接着,“独月引行舟”一句,以月亮为引子,生动地描绘了诗人独自乘舟于江上的情景,营造出一种孤寂而悠远的氛围。

“野色推蓬合,波光进艇留。”这两句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幽美与和谐。推开船篷,四周的野色仿佛与天地融为一体;波光粼粼,映照在小舟之上,留下一道道美丽的光影。这些细节描绘,不仅展现了自然景色的美丽,也暗示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深感悟与欣赏。

“银蟾天上湿,乌鹊渚边愁。”诗人将月亮比作“银蟾”,并赋予其湿润之感,形象地表现了月光的柔和与细腻。同时,通过“乌鹊渚边愁”的描绘,借乌鹊的哀鸣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忧愁与思乡之情。这一联巧妙地将自然景象与个人情感融合在一起,使得诗歌的情感层次更加丰富。

最后,“那听楼头笛,怀乡鬓欲秋。”诗人听到远处楼头传来的笛声,不禁引发了对家乡的深深思念。这里的“鬓欲秋”既指季节的更替,也暗喻了岁月的流逝与人生的沧桑。整首诗在描绘月夜舟行的美景的同时,也深刻地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怀念与对时光易逝的感慨。

综上所述,《月夜舟行》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成功地构建了一个充满诗意的月夜行舟场景,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以及对故乡的深切怀念,是一首情感丰富、意境深远的佳作。

收录诗词(1364)

于慎行(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更字无垢。于慎思弟。隆庆二年进士。万历初历修撰、日讲官,以论张居正“夺情”,触其怒。以疾归。居正死后复起。时居正家被抄没,慎行劝任其事者应念居正母及诸子颠沛可伤。累迁礼部尚书。明习典制,诸大礼多所裁定。以请神宗早立太子,去官家居十余年。万历三十五年,廷推阁臣,以太子少保兼东阁大学士,入参机务,以病不能任职。旋卒,谥文定。学问贯穿百家,通晓掌故。与冯琦并为一时文学之冠。有《谷城山馆诗文集》

  • 字:可远
  • 籍贯:明山东东阿
  • 生卒年:1545—1607

相关古诗词

仪真野泊

潮平扬子渡,宿昔系扁舟。

日落波光敛,天长岛色浮。

雨侵依岸树,晴见隔江楼。

咫尺分吴楚,茫茫万古愁。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金陵江口夜泊

孤舟江上宿,秋梦耿难成。

片月中流影,千帆夜半声。

地邻桃叶渡,山近石头城。

倚舵闻吴咏,偏令旅思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舟中家报

泽国三千里,题书转自愁。

乡心河畔草,客梦雨边舟。

月落维扬夜,江深建业秋。

归程应未远,时抚大刀头。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魏国东园宴集

华馆开名会,高城倚落曛。

林芳秋过雨,竹翠午侵云。

洞夹平台入,桥通曲水分。

太平多宴乐,胜地属元勋。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文]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