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月夜舟行》由明代诗人于慎行所作,描绘了一幅月夜行舟于江上的宁静画面。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情感,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视角与内心世界。
首句“烟江三五夜”,点明了时间与地点,烟雾缭绕的江面在月圆之夜显得格外静谧。接着,“独月引行舟”一句,以月亮为引子,生动地描绘了诗人独自乘舟于江上的情景,营造出一种孤寂而悠远的氛围。
“野色推蓬合,波光进艇留。”这两句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幽美与和谐。推开船篷,四周的野色仿佛与天地融为一体;波光粼粼,映照在小舟之上,留下一道道美丽的光影。这些细节描绘,不仅展现了自然景色的美丽,也暗示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深感悟与欣赏。
“银蟾天上湿,乌鹊渚边愁。”诗人将月亮比作“银蟾”,并赋予其湿润之感,形象地表现了月光的柔和与细腻。同时,通过“乌鹊渚边愁”的描绘,借乌鹊的哀鸣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忧愁与思乡之情。这一联巧妙地将自然景象与个人情感融合在一起,使得诗歌的情感层次更加丰富。
最后,“那听楼头笛,怀乡鬓欲秋。”诗人听到远处楼头传来的笛声,不禁引发了对家乡的深深思念。这里的“鬓欲秋”既指季节的更替,也暗喻了岁月的流逝与人生的沧桑。整首诗在描绘月夜舟行的美景的同时,也深刻地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怀念与对时光易逝的感慨。
综上所述,《月夜舟行》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成功地构建了一个充满诗意的月夜行舟场景,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以及对故乡的深切怀念,是一首情感丰富、意境深远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