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陈汝大鳌峰宴集(其一)

四郊散秋色,层台结夕阴。

孤磬出丛薄,倦鸟投故林。

残霞落酒杯,微月照衣襟。

良朋式至止,临风谐赏心。

既蜡阮生屐,复为梁父吟。■然发长啸,天外有馀音。

形式: 古风 押[侵]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深秋傍晚的宁静景色,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之美与人情之暖。首句“四郊散秋色,层台结夕阴”以开阔的视野,勾勒出秋日黄昏的景象,四面郊野中弥漫着秋意,层层叠叠的高台笼罩在暮色之中,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萧瑟的氛围。

接着,“孤磬出丛薄,倦鸟投故林”两句,诗人将视觉与听觉相结合,远处传来的一声声磬声,仿佛是大自然的低语,与归巢的倦鸟形成呼应,增添了几分生动与和谐。这种对自然界的细微观察,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敏锐感知和对美的追求。

“残霞落酒杯,微月照衣襟”则进一步渲染了宴会的氛围,夕阳余晖洒入酒杯,增添了几分温暖与诗意;而微弱的月光洒在衣襟上,又为这场景添上了几分神秘与浪漫。这两句不仅描绘了视觉上的美感,也暗示了宴会中人物的情感状态,营造了一种温馨而略带忧郁的气氛。

“良朋式至止,临风谐赏心”表达了诗人与友人相聚的喜悦之情,面对自然美景,他们共享欢愉,心灵得到了共鸣。这种情感的交流,使得整个场景更加丰富和生动。

最后,“既蜡阮生屐,复为梁父吟”引用了阮籍和诸葛亮的典故,阮籍以木屐行走,象征着超脱世俗的自由精神;诸葛亮吟诵《梁父吟》,表达了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矛盾的思考。这两句不仅增加了诗歌的文化内涵,也反映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探索与思考。

“■然发长啸,天外有馀音”以“■然”(此处可能为错字或省略)开头,表达了一种豁达与超脱的态度,诗人通过长啸释放内心的情感,似乎与天地间产生了某种共鸣,余音绕梁,久久不绝。这一句不仅展现了诗人个人的情感世界,也寓意着对宇宙自然的敬畏与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和对人情交往的深情刻画,展现了明代文人雅士的生活情趣和审美追求,同时也蕴含了对生命、自然与社会的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1649)

徐熥(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与陈汝大鳌峰宴集(其二)

振衣陟鳌顶,石磴何嵬峨。

松阴如车盖,亭亭山之阿。

深岩逗秀色,古树垂女萝。

醉来穷幽壑,勃窣经危坡。

孤鸿唳天际,野鸟当筵歌。

人生寡良和,不饮将如何。

形式: 古风 押[歌]韵

游圆峰阁

古阁枕溪滨,年代已湮没。

山势何嶙峋,溪声无停歇。

老树倚云根,寒泉溜山骨。

我来陟孤岑,石径苍苔滑。

朝餐岭上霞,夜漱波心月。

处处烟景移,步步清兴发。

临风开素襟,空山坐超忽。

形式: 古风 押[月]韵

东际亭晚眺

虚亭苍翠间,烟霞变奇景。

微钟起梵音,空潭自清影。

行来竹霭深,坐久松风静。

冥然道心生,倏尔尘缘屏。

吟眺犹未阑,残阳在西岭。

形式: 古风 押[梗]韵

拟登天台山

晨兴理轻策,扪萝登嶕峣。

荒榛隐烟雾,绝巘摩穹霄。

泉声洒飞瀑,山容建霞标。

下有百丈潭,泠泠喧石桥。

凉燠异岩壑,雨旸变昏朝。

遐瞩发清旷,溽暑生凉飙。

偓佺讵云远,羡门犹可招。

骋此物外观,听彼云中谣。

微风奏天籁,淡云缀轻绡。

结根比华岱,幽邃同中条。

高情豁然畅,尘襟亦已消。

安得遇至人,与之同逍遥。

形式: 古风 押[萧]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