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亭卧

树绿晚阴合,池凉朝气清。

莲开有佳色,鹤唳无凡声。

唯此闲寂境,惬我幽独情。

病假十五日,十日卧兹亭。

明朝吏呼起,还复视黎氓。

形式: 古风

翻译

树木绿荫浓密,傍晚的阴凉中池水清凉空气清新。
荷花盛开色泽美丽,白鹤的鸣叫没有平凡的声音。
只有这宁静的环境,适合我独自一人时的幽静情感。
因病请假十五天,其中有十天躺在这亭子里。
明天官府的差役就要来叫我起床,我又得去关心百姓了。

注释

树绿:树木绿荫浓密。
晚阴合:傍晚的阴凉笼罩。
池凉:池水清凉。
朝气清:早晨的空气清新。
莲开:荷花盛开。
佳色:美丽的色彩。
鹤唳:白鹤的叫声。
凡声:平凡的声音。
闲寂境:宁静的环境。
惬:满足。
幽独情:独自一人时的情感。
病假:因病休假。
黎氓:平民百姓。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宁静的自然景象和诗人在其中的悠闲心境。"树绿晚阴合,池凉朝气清"表达了初秋时节,树木郁郁葱葱,池水清凉,空气中弥漫着清新的气息。"莲开有佳色,鹤唳无凡声"则是对景象的进一步描绘,荷花开放呈现出美丽的颜色,而远处传来的鹤鸣声,不染尘世之喧嚣。

接下来的两句"唯此闲寂境,惬我幽独情"表明诗人对这宁静环境的喜爱,它满足了他内心深处的幽独情愫。"病假十五日,十日卧兹亭"则透露了诗人的健康状况,他因病休养十五天,其中有十天是在这个亭子里安静地度过的。

最后两句"明朝吏呼起,还复视黎氓"显示了即便是官员在早晨叫醒他,但诗人还是会回到观察民情的状态。这里可能隐含着诗人对于民生疾苦的关怀,即使是在休养期间,也不忘国事家事。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以及他对社会责任的坚守。

收录诗词(2943)

白居易(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 字:乐天
  • 号:香山居士
  • 生卒年:772年-846年

相关古诗词

北亭独宿

悄悄壁下床,纱笼耿残烛。

夜半独眠觉,疑在僧房宿。

形式: 古风

北窗三友

今日北窗下,自问何所为。

欣然得三友,三友者为谁。

琴罢辄举酒,酒罢辄吟诗。

三友递相引,循环无已时。

一弹惬中心,一咏畅四肢。

犹恐中有间,以酒弥缝之。

岂独吾拙好,古人多若斯。

嗜诗有渊明,嗜琴有启期。

嗜酒有伯伦,三人皆吾师。

或乏儋石储,或穿带索衣。

弦歌复觞咏,乐道知所归。

三师去已远,高风不可追。

三友游甚熟,无日不相随。

左掷白玉卮,右拂黄金徽。

兴酣不叠纸,走笔操狂词。

谁能持此词,为我谢亲知。

纵未以为是,岂以我为非。

形式: 古风

北窗竹石

一片瑟瑟石,数竿青青竹。

向我如有情,依然看不足。

况临北窗下,复近西塘曲。

筠风散馀清,苔雨含微绿。

有妻亦衰老,无子方茕独。

莫掩夜窗扉,共渠相伴宿。

形式: 古风

卢侍御小妓乞诗座上留赠

郁金香汗裛歌巾,山石榴花染舞裙。

好似文君还对酒,胜于神女不归云。

梦中那及觉时见,宋玉荆王应羡君。

形式: 古风 押[文]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