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庭秋四首(其二)

洞庭秋昼永,气象坐中分。

浩荡三江水,苍茫万里云。

君山压波面,民舍傍城根。

自昔看图画,今焉过所闻。

形式: 五言律诗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洞庭湖秋日的壮丽景象,诗人韦骧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洞庭湖的广阔与深邃。

首句“洞庭秋昼永”,点明了时间与地点,洞庭湖在秋天的白昼显得格外悠长,为整幅画面铺垫了静谧而深远的背景。接下来,“气象坐中分”一句,巧妙地将人的视角与洞庭湖的气象融合,仿佛读者就坐在湖边,能清晰地感受到湖面上的风云变幻。

“浩荡三江水,苍茫万里云”两句,运用夸张的手法,描绘了洞庭湖水的浩瀚与天空云彩的辽阔,两者相互映衬,构成了一幅宏大的自然画卷。其中,“浩荡”二字生动地表现了水面的广阔无垠,“苍茫”则勾勒出云层的深远与广阔,二者共同营造出一种空灵而壮美的意境。

“君山压波面,民舍傍城根”两句,将视线从广阔的湖面转向具体的景物,君山如同一座巨大的岛屿,静静地矗立在波光粼粼的湖面上,而湖畔的民舍则紧挨着城墙,显示出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画面。这两句通过对比,既展现了自然景观的雄伟,也体现了人类生活的宁静与和谐。

最后,“自昔看图画,今焉过所闻”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洞庭湖美景的感慨。诗人回顾以往,曾经在画中领略过洞庭湖的美丽,而现在,他亲身站在湖边,亲眼见证了这一切,心中的感受更加深刻。这两句不仅抒发了诗人的情感,也暗示了自然之美超越时空,值得人们不断去探索和欣赏。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对洞庭湖秋日景色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大自然的壮美与和谐,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深感慨和热爱。

收录诗词(1176)

韦骧(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公元一〇三三年至一一一〇五年。生于宋仁宗明道二年,卒于徽宗崇宁四年,年七十三岁。工诗文。除知袁州萍乡系。历福建转连判官,主客郎中。出为变路提刑。建中靖国初,(公元一一〇一年)除知明州丐宫祠,以左朝议大夫提举洞霄宫,卒。骧著有文集十八卷,赋二十卷,均《宋史艺文志》并传于世

  • 字:子骏
  • 籍贯:钱塘
  • 生卒年:公元一0五三年

相关古诗词

洞庭秋四首(其三)

洞庭秋薄暮,日脚返沧溟。

云气天涯赤,峰峦水上青。

归舟来隐隐,夕鸟去冥冥。

鼓瑟音何在,空闻帝子灵。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青]韵

洞庭秋四首(其四)

洞庭秋夕爽,皎月莹长空。

颢气重湖接,清光四望通。

楼开云母扇,人在水晶宫。

胜绝无穷景,萧条万古同。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寄示二小子

学自辛勤富,名从旷怠休。

痴慵回尔意,捍格慰吾忧。

股刺难须著,邻光岂用偷。

当知汉唐世,家绪有公侯。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洞庭即事(其一)

日车闪闪下山椒,风阵萧萧掠柳条。

湖上晚秋天气爽,楼间极目客魂销。

湘妃哀怨冯谁听,楚屈英灵何处招。

窃禄无田归未得,浪吟当此愧渔樵。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萧]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