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

吟边逡巡风雨催,秋空萧索声隐雷。

老松相应发清响,疑伴吹箫仙子来。

当年作楼远尘务,坊僧执筹工执锯。

爱他栏槛看云山,不肯匆匆下楼去。

形式: 古风

翻译

在吟诵中,风雨催促,秋日天空寂寥,雷声隐约。
老松应和着发出清脆的声音,仿佛有仙女吹箫降临。
当年建造这座楼远离世俗事务,工匠们僧侣般专注锯木建楼。
我喜爱在这里的栏杆边欣赏云山之景,不愿匆忙离开。

注释

吟边:边吟边。
逡巡:犹豫不决的样子。
风雨:自然天气。
催:催促。
萧索:冷落、凄凉。
声隐雷:雷声隐约。
老松:年老的松树。
清响:清脆的声音。
疑伴:怀疑陪伴。
吹箫仙子:传说中的仙女吹箫。
当年:过去的时候。
作楼:建造楼房。
远尘务:远离世俗事务。
坊僧:附近的僧人。
执筹:拿着筹(计数工具)。
工执锯:工匠们锯木头。
栏槛:栏杆。
看云山:欣赏云雾缭绕的山景。
不肯:不愿意。
匆匆:急忙。
下楼去:离开楼房。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日风雨中的自然景象和诗人的情感体验。首句“吟边逡巡风雨催”,诗人正在吟咏之际,风雨似乎在催促着时间的流逝,营造出一种苍凉而富有诗意的氛围。接着,“秋空萧索声隐雷”进一步渲染了秋天的寂寥,雷声虽微弱却依然能引起听者的注意。

“老松相应发清响”转而写到老松在风雨中发出清脆的声音,仿佛与仙子吹箫的声音相呼应,给这寂静的秋空增添了几分神秘和超凡的气息。诗人回忆起过去建造楼阁的日子,远离尘世的纷扰,坊间的僧人参与其中,共同劳作,“坊僧执筹工执锯”形象地展现了当时的场景。

最后两句“爱他栏槛看云山,不肯匆匆下楼去”,表达了诗人对这楼阁的喜爱和留连忘返之情。他宁愿站在栏杆边欣赏云山美景,也不愿轻易离开,流露出诗人对自然和宁静生活的深深眷恋。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秋日风雨中的景色,融入了诗人的情感和对过去的回忆,展现出一种淡泊名利、崇尚自然的人生态度。

收录诗词(212)

葛绍体(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江心长句

问津城西市,呼渡江南岸。

棹稳当潮生,帆轻趁风便。

龙翔古招提,鸟革今轮奂。

回合列翠屏,周遭铺素练。

邀行嫩篁竿,劝坐老木干。

沿壁览新题,吹尘认旧篆。

一隅看不足,两塔穷未见。

阳光烁岗顶,飙阵掠波面。

郛郭聚拱伏,烟云散呈献。

俯拜肃御邸,仰瞻粲宸翰。

皇帝南巡意,生灵北望眼。

书千古清辉,为万世伟观。

楼台明月宴,钟鼓朝暮饭。

徒见一时近,孰念百年远。

江涛常摏撞,帝泽共流转。

游子感诗歌,居人思日勉。

形式: 古风

过曹娥江

依旧临江镇庙门,参差江树带春云。

男儿愧死知多少,我欲重招孝女魂。

形式: 七言绝句

饭溪石

一石类古钟,范模昔谁制。

开辟几岁月,萝蔓疑篆隶。

老木上婆娑,清泉下溶㵝。

左右乱石列,拱若朝玉帝。

惜在道路傍,倦客谩凝睇。

倘立泰山巅,爰遇封禅代。

万乘躬巡幸,想像羲皇际。

铭德刻隽功,表里千万世。

愿言勿轻凿,天意或有待。

形式: 古风

和水心先生寄越帅汪焕章得雨韵

步虚影里云璈举,精诚上对东皇语。

蓬莱拂槛多飞云,西风吹作人间雨。

田家谁不知公勤,千里欢声公亦闻。

早禾登场晚禾实,公庭如水清无尘。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