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寻常圆魄岂不好,竞爱今宵分外明。
明极只知无隔碍,谁言桂树向中生。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梅尧臣的《依韵和通判八月十五夜招玩月二章(其一)》中的片段。诗人在这里表达了对寻常月亮的欣赏,认为即使寻常的月亮也很美好,但他更偏爱今夜那格外明亮的月色。他进一步强调,当月亮明亮到极致时,仿佛没有了任何遮挡,让人感觉天地间一片通透。最后一句“谁言桂树向中生”则借用了嫦娥奔月的神话传说,暗示月亮的明亮可能是因为月中桂树的光辉,增添了神秘与浪漫的色彩。
整体来看,这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通过描绘月色的明亮和想象中的神话元素,展现了诗人对中秋月夜的独特感受和诗意联想。
不详
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邀饮奏醴醪,案杯烹蟹螯。
吾非独醒者,莫诵楚人骚。
雪晴何所乐,乐趣在杯中。
况复君家美,雕盘脍缕红。
无才不敢学阳秋,嗜酒时能问大酋。
前日偶从河上饮,文章何可并英游。
四百鸾皇羽翼成,高低轻重出权衡。
他时俱作公卿去,誇是王家门下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