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洲行

人生乱离中,所谋动乖忤。

一夕辄三迁,踪迹无定所。

自从居三河,谓是安乐土。

世情谁念乱,百事恣凌侮。

交交黄鸟啼,此邦不可处。

一水通潮州,且往潮州住。

是时北风寒,平江荡柔橹。

行行将近城,炊烟密如缕。

行舟忽不前,有盗伏林莽。

起惊贼已来,快橹飞如雨。

舟人急系舟,挥戈左右拒。

翻惧力不敌,转逢彼贼怒。

扣舷急相呼,‘不如任携取’。

流离患难来,行箧无几许。

但饱群贼囊,免更遭劫虏。

一声霹雳炮,杀贼贼遽去。

虎口脱馀生,惊喜泣相语。

回看诸弟妹,僵伏尚如鼠。

起起呼使坐,软语相慰抚。

扶床面色灰,谬言不畏惧。

吁嗟患难中,例受一切苦。

须臾达潮州,急觅东道主。

剪纸重招魂,招魂江之浦。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潮洲行》由晚清诗人黄遵宪创作,描绘了作者在乱世中的颠沛流离和遭遇的种种艰难险阻。诗中充满了对社会动荡的深刻反思和对人性善恶的探讨。

首句“人生乱离中,所谋动乖忤”开篇即点明主题,揭示了主人公在乱世中的困境与挣扎。接着,“一夕辄三迁,踪迹无定所”形象地描绘了主人公频繁迁移的生活状态,反映了战乱时期人们生活的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

“自从居三河,谓是安乐土。世情谁念乱,百事恣凌侮。”这一段通过对比,表达了主人公对安定生活的渴望以及对世态炎凉的感慨。世道混乱,人们的生活受到无情的欺凌,凸显了社会的不公与冷漠。

“交交黄鸟啼,此邦不可处。”以鸟鸣声衬托出环境的荒凉与不安,进一步渲染了主人公内心的孤独与恐惧。“一水通潮州,且往潮州住。”在绝望中寻找一线生机,决定前往潮州避难。

接下来的描写,从北风寒冷到炊烟袅袅,再到行舟遇盗,展现了主人公旅途中的艰辛与危险。面对突如其来的盗贼,主人公及其船员勇敢应对,最终在炮声中击退了敌人,保住了生命。

“虎口脱馀生,惊喜泣相语。”生动描绘了主人公在生死边缘的惊险经历后,与同伴的激动与感激之情。随后,诗中转向对家人的关怀,表现了在困境中对亲情的依赖与珍视。

“剪纸重招魂,招魂江之浦。”结尾部分,通过祭奠亡灵的仪式,表达了对逝去生命的哀悼与对未来的希望。整首诗情感丰富,既有对个人命运的悲叹,也有对社会现实的批判,体现了黄遵宪作为时代见证者的思想深度和人文关怀。

收录诗词(845)

黄遵宪(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外交家、政治家、教育家。别号人境庐主人,广东省梅州人,光绪二年举人,历充师日参赞、旧金山总领事、驻英参赞、新加坡总领事,戊戌变法期间署湖南按察使,助巡抚陈宝箴推行新政。工诗,喜以新事物熔铸入诗,有“诗界革新导师”之称。有《人镜庐诗草》、《日本国志》、《日本杂事诗》。被誉为“近代中国走向世界第一人”

  • 字:公度
  • 籍贯:汉族客家
  • 生卒年:1848年4月27日~1905年3月28日

相关古诗词

喜闻恪靖伯左公至官军收复嘉应贼尽灭(其一)

诸侯齐筑受降城,狂喜如雷堕地鸣。

终累吾民非敌国,又从据乱转升平。

黄天当立空题壁,赤子虽饥莫弄兵。

天下终无白头贼,中原群盗漫纵横。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喜闻恪靖伯左公至官军收复嘉应贼尽灭(其二)

恢恢天网四围张,群贼空营走且僵。

举国望君如望岁,将军擒贼先擒王。

十年窃号留馀孽,六百名城作战场。

今日平南驰露布,在天灵爽慰先皇。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乱后归家(其一)

遂有还家乐,跳梁贼尽平。

举家开笑口,一棹出江城。

儿女团圞坐,风波自在行。

惊魂犹未定,夜半莫呼兵。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乱后归家(其二)

即别潮州去,还从蓬辣归。

累人行箧少,滞我客舟迟。

颠倒归来梦,惊疑痛定思。

便还无处所,已喜免流离。

形式: 五言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