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茯苓粥

颇闻学士防风粥,曾吃诗人锦带羹。

岂谓茯苓宜岁晚,已收粳稻得霜晴。

腥膻习漫从教洗,禽鸟形残不忌烹。

饱食未须论月给,石杉偕坐听松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鉴赏

这首明代马治的《食茯苓粥》描绘了诗人对饮食的品味和对自然时令的感悟。首句“颇闻学士防风粥”,提及学士们常食防风粥以养生,暗示茯苓粥可能也有类似的保健功效。次句“曾吃诗人锦带羹”则借古人之典故,表达诗人对美食的雅致追求。

诗中“岂谓茯苓宜岁晚,已收粳稻得霜晴”两句,写诗人惊讶于茯苓在深秋时节仍能带来健康,同时欣赏着霜后粳稻的丰收景象,流露出对自然的敬畏和对丰收的喜悦。

“腥膻习漫从教洗,禽鸟形残不忌烹”一句,诗人倡导洗净生活中的污浊,即使面对残缺的禽鸟也能坦然烹饪,体现了他的豁达与人生态度。

最后,“饱食未须论月给,石杉偕坐听松声”表达了诗人对简朴生活的满足,享受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宁静时光,聆听松涛声,显得心境淡泊而悠然。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饮食描写,寓含了诗人对生活品质的追求,以及对自然与人文的融合理解。

收录诗词(46)

马治(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纵笔一首

数卷《楞伽》一缕香,门前尘土浩茫茫。

何人尚觅安心法,此处真堪选佛场。

寒月流为千嶂雪,晚风惊散一林黄。

可怜结习消除尽,笔舌纷纷故未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次前韵

多罗树下昔徜徉,尘世归来已渺茫。

犹有狂吟三百首,逢人大笑亿千场。

西风雪气纷纷白,夜雨河流混混黄。

忽对青山嗟岁晚,知君纵笔兴难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暂违老亲陪履道泛湖归省无锡治

湖口仓忙别老亲,东行且就雨吟身。

烟波渺似鸿荒世,舟楫轻宜澹荡人。

几处青山牛马饮,一行白雪鹭鸥驯。

沙头击鼓曈曈日,知有闲官尚守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金粟冢中秋日燕集

绰山古佳城,左股接昆丘。

水作青龙来,九派盘遭周。

道人金粟冢,在彼山之幽。

团团青桂树,枝叶相蜷樛。

石削华表立,碑刻金窠锼。

人身无百年,胡乃三彭仇。

四大偶一失,九丹不能瘳。

肉血溃臭腐,不朽唯髑髅。

弃之道路旁,行者得溺溲。

狐狸与蝇蚋,食嘬纷相雠。

欲贻后之人,以掩面目羞。

乌兔互出没,急行不入邮。

纵有万丈绳,谁能系之留。

煖穴竞蝼蚁,凉风灭蜉蝣。

荣名乃何物,汲汲将奚求。

金谷珊瑚树,天网一夕收。

美人化黄壤,燕子巢空楼。

大印佩六国,散金驰八驺。

一朝不得志,车裂徇九州。

秦皇与汉武,灵药采仙洲。

玉棺葬地底,金凫出海陬。

梨花自寒食,夜雨鬼啾啾。

飞钱化蝴蝶,走燐惊鸺鹠。

混沌凿不死,倏忽何能休。

丈夫不解事,老大伤白头。

何如种秫米,压酒日日篘。

今夕三五夕,我已为君谋。

长瓶置十斛,百结青丝兜。

截江取紫蟹,攀树摘红榴。

周垣设茵席,矮几陈脯脩。

步登白云屏,待月豁醉眸。

划然白虾蟆,抱出黄金毬。

又若摩尼珠,跃出骊龙湫。

吐吞大地影,晃漾东南浮。

老兔玉杵臼,捣作人间秋。

宝城三千里,缩景归遐搜。

宫殿鱼鳞骞,草木秋云稠。

素娥骑彩鸾,舞雪翻霓裘。

手折琼树花,竞拂金精流。

化为五素芒,落我白瑶瓯。

持满向君语,借箸请为筹。

十载苦国难,豪杰纷戈矛。

鸿门碎玉斗,桃园宰乌牛。

战血溅野草,饿莩填荒沟。

我时别妻孥,夜汎苕霅舟。

有儿握兵符,承乏万户侯。

三年尽忠归,身作抱官囚。

平生万卷书,怒焚遭郁攸。

庐墓读内典,守节事清修。

亲友散如雪,云树空悠悠。

独尔数君子,艰棘见何由。

今闻王师出,卒伍皆兜鍪。

弄刀走官马,千里风飕飕。

桓桓李将军,大旗画蚩尤。

去秋夺汴城,今复追大酋。

屯兵泗水上,添灶扼贼喉。

东南贡米粟,连网起歌讴。

我曹幸无恙,坐见恢皇猷。

酒旗指南斗,今兹会绸缪。

请起各称寿,我亦相劝酬。

群才尽敏捷,用作钓诗钩。

青山忽大笑,此意君知不?

呼童酌大白,酹此土一抔。

他时盖棺了,神随和气游。

巾插空中华,撒手鞭苍虬。

东海招若士,西池访阿缑。

共看麻姑爪,当座擘箜篌。

不必儿女泪,暗洒窀穸愁。

达哉司空图,吾今乃其俦。

大书勒崖壁,永绝生前游。

形式: 古风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