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明代符锡所作的《次韵思恩吴太守过旧城至南海之作(其一)》。诗中以楚人的焚毁行为为引子,抒发了对历史变迁的感慨。首句“楚人一炬可怜哉”,表达了对历史事件的惋惜之情。接着,“蜗蠰提封奕世来”一句,运用比喻手法,将历史的更迭比作蜗牛缓慢地爬行,形象地描绘了时间的流逝和历史的延续。
“翠羽不闻重译献,牙旗宁悟剥床灾”两句,通过“翠羽”与“牙旗”的对比,暗示了权力的更替和文化的消逝。“翠羽”象征着珍贵的文化或艺术,“牙旗”则代表权力与威严。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曾经的辉煌逐渐被遗忘,甚至遭受破坏。
“空山到处犹残垒,废馆他年自积苔”描绘了历史遗迹在自然界的变迁中逐渐消失的景象,残存的堡垒和废弃的馆舍在岁月的侵蚀下长满青苔,象征着历史的痕迹逐渐淡去。
最后,“想见胡卢笑邻鬼,雄心霸气总成灰”表达了对历史人物及其功业最终归于尘土的感慨。这里的“胡卢”可能是指嘲笑、讽刺之意,暗含对历史人物或事件结局的无奈与讽刺。整首诗通过对历史变迁的描绘,表达了对过往辉煌与衰败的深刻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