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名为《赋宋文璧伯牙禅》,是宋末元初诗人龚璛所作。诗人以高山流水般的琴音和禅宗的意象,描绘了一幅深邃而静谧的画面。"亹亹高山调",形象地展现了音乐的高远与深远,仿佛来自高山之巅;"灵灵桥木禅"则寓言了禅宗的空灵与自然,如同木桥下的流水,静静地流淌。
接下来的两句"何人以气听,此事岂心传",暗示了音乐与禅意并非仅靠耳朵听见,而是需要心灵去领悟和体验,强调了内在感知的重要性。"悟入终于寂",表达了通过领悟达到内心的宁静,"声闻各自圆"则揭示了音乐与禅理在各自的领域中都有其圆满之处。
最后两句"昭文元不鼓,陶令久无弦",以昭文和陶令两个典故,进一步强化了音乐与禅的超脱世俗,不再需要外在形式的表达,达到了一种无声胜有声的境地。整首诗通过音乐与禅的交融,传达出一种超越言语的意境,体现了诗人对禅宗精神的深刻理解和独特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