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浣溪沙·寄姊》由清代诗人陈家庆所作,情感深沉,意境悠远。
“扶梦风前独倚栏”,开篇描绘了一幅孤独的背影在微风中凝望的画面,风轻轻拂过,似乎在诉说着无尽的思绪与梦想。诗人以“扶梦”二字,巧妙地将梦境与现实相融合,暗示了内心的复杂情感和对远方亲人的思念。
“五铢衣薄怯春寒”,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凄冷与人物的孤寂。五铢衣,古代轻薄的衣物,此处用来形容主人公衣着单薄,难以抵御春日的寒意,也象征着心灵的脆弱与敏感。春寒不仅指自然界的寒冷,更暗喻了内心深处的孤独与忧郁。
“尺书迢递思漫漫”,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深深思念。尺书,即书信,古人以尺量纸张大小,故称。这里通过“迢递”一词,形象地描绘出书信传递路程之遥远,以及思念之情的绵长不绝。
“慧业修来原是怨,愁根铲尽可成欢。”这两句诗揭示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慧业,智慧的事业或修行,此处可能寓指诗人追求的精神境界。然而,“原是怨”三字,透露出诗人对这种追求背后所蕴含的痛苦与不满。后半句“愁根铲尽可成欢”则表达了诗人渴望摆脱烦恼,追求快乐的愿望。这不仅是对个人情感的抒发,也反映了诗人对于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异乡花月莫多看”,最后两句诗提醒自己,身处异乡,面对美好的花月景色,应保持理智,避免过多沉浸其中,以免触动内心深处的思乡之情。这句话既是对自己的劝诫,也是对读者的启示,强调了在异乡生活时,如何平衡情感与理智的重要性。
综上所述,《浣溪沙·寄姊》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深刻的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远方亲人深切的思念、对自我精神世界的探索,以及在异乡生活的复杂心情。这首词语言优美,情感真挚,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