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磬

制因无句巧,质从泗水旁。

象物还同矩,论音本协商。

治成观兽舞,声起应鸾翔。

招仙鸣汉代,为灵锵鲁堂。

鸿毛说本诞,石室辨难详。

唯有升歌际,能为众乐纲。

形式: 排律 押[阳]韵

鉴赏

这首《咏磬》由明代诗人梁有誉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磬这一古代乐器的独特魅力与文化内涵。

首句“制因无句巧,质从泗水旁”,开篇即点出磬的制作与材质来源,巧妙地将自然与人工的融合展现出来。磬的形状与结构设计精巧,其材质则取自泗水之畔,既体现了自然界的丰富与美丽,也暗示了人类对自然之美的追求与利用。

接着,“象物还同矩,论音本协商”两句,进一步阐述了磬在造型上的规矩与和谐,以及其声音的协调性。磬的形状如同矩形,象征着秩序与规则;而其发出的声音,则是经过精心调校的和谐之音,展现了音乐艺术中的平衡与美感。

“治成观兽舞,声起应鸾翔”描绘了磬在实际使用场景中的壮观景象。当人们在特定场合演奏时,磬的声音仿佛引领着兽舞的节奏,或是与鸾鸟的飞翔相呼应,营造出一种生动而又庄重的氛围。

“招仙鸣汉代,为灵锵鲁堂”则表达了磬在历史长河中的重要地位与文化价值。它不仅能够吸引仙人降临,也是汉代乃至鲁堂(鲁国的殿堂)中不可或缺的神圣乐器,象征着智慧、灵性与文化的传承。

“鸿毛说本诞,石室辨难详”这两句通过比喻,强调了磬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与影响力。如同鸿毛般轻盈却承载着诞生的故事,石室中深藏的学问与难题,都可通过磬的音韵得到解答或启示。

最后,“唯有升歌际,能为众乐纲”总结了磬在音乐艺术中的核心作用。在升高的歌声中,磬作为领奏者,能够统摄各种乐器,展现出音乐整体的和谐与统一。

整首诗通过对磬的描述,不仅展现了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文化价值,也反映了诗人对自然、历史、文化和音乐的深刻理解和感悟。

收录诗词(235)

梁有誉(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送傅山人游罗浮

仙山矗遐峤,缊奇信灵造。

晻霭蹴重溟,巍峨冠穷昊。

阴室引阳辉,雾谷通霞岛。

玄溜泽难枯,炎林蕊还早。

故鼎无留丹,煮石有遗老。

神境谁能跻,玄踪尔方讨。

秘检洞中寻,尘悰云外扫。

陟霄搴若华,恁崖掇朱草。

吹万固不同,得一以为好。

嗤彼蜉蝣士,夸毗丧其宝。

何当策茅龙,吸景涤幽抱。

形式: 古风 押[皓]韵

同傅木虚黎惟敬游白云寺

拂驾凌松梁,扪萝依化城。

望穷飞鸟前,殿瞰翔鶤平。

蜿蜿峰相拒,漫漫海东倾。

乘危怅有阅,耽寂欣寡营。

良辰值秋期,雾罢天宇晶。

素想挹逸风,玄辨触深情。

八解云无端,六喻本来精。

真如夙缔念,妙觉愿投诚。

光闪金轮涌,心动法鼓鸣。

七灯韬昼焰,二鼠祛夕惊。

浮欢空聚沫,沉照固无赢。

业以清净胜,理由冲寂行。

灵氛欲有讯,相从究无生。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谒张丞相祠

开元治平日,英贤恣游衍。

夫君匡屯器,忧国持先见。

讵惭伊吕科,实冠东南彦。

朝直承明庐,夕下金华殿。

楚臣伤江枫,汉女悲团扇。

而君复何为,含情赋海燕。

玉泉一以闭,微微市朝变。

欃枪亘中天,长蛇衄畿甸。

金根入蜀年,空馀泪如霰。

我本慷慨士,怀古岁方晏。

野烟幂历起,祠树何葱茜。

搴杜寄芳情,掇蘋羞野荐。

高芬谁复嗣,旧叶遥奔箭。

唯留千载名,来哲同兴羡。

形式: 古风

登除州城楼北望

朔风吹游子,寒城倏以眺。

乘高势嵚崟,独客情窈窱。

皇州在何处,双阙峙天表。

中原割霜雪,星日荡昏晓。

云气莽空阔,一览齐鲁小。

败壁剥枯藓,土壕聚寒鸟。

北有古战场,落日行人少。

迹岂陈项馀,斗想晋宋藐。

王霸代沦踊,今古谁能了。

浊世事豪举,毂击咽争扰。

嗤彼猰㺄子,原泽徒刘剿。

西北风尘昏,闪闪飞白旐。

万金购谋士,千金购騕袅。

丈夫立功勋,无使殷忧绕。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