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二日因公出诣城隍庙行香同高判簿郑长司黄广文及儒士钟子常坐庙门之下观一邑境内之溪山喜而有作(其一)

我来宰斯邑,倏忽十月馀。

县庭纷聚讼,好怀那得舒。

自春已踰夏,光景过隙驹。

人生百年间,何为事区区。

今晨偶公出,庙门坐斯须。

山光列图画,树声杂笙竽。

欣然乐閒适,不受凡俗拘。

吟眸豁无际,群峰环四隅。

愧匪廊庙器,亦非山泽臞。

自甘牛刀试,民瘼何由苏。

所期岁丰稔,忧时嗟术疏。

终当化淳俗,击壤歌唐虞。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唐文凤的诗《四月二日因公出诣城隍庙行香同高判簿郑长司黄广文及儒士钟子常坐庙门之下观一邑境内之溪山喜而有作(其一)》描绘了诗人公务之余,于城隍庙暂作停留,欣赏自然景色的闲适心情。诗中通过"倏忽十月馀"表达时光飞逝,"县庭纷聚讼"反映出日常政务的繁忙,"自春已踰夏,光景过隙驹"进一步强调岁月如梭。

诗人感叹人生短暂,"何为事区区"质疑琐事的价值,然后在"山光列图画,树声杂笙竽"的美景中找到片刻宁静,享受不受世俗束缚的乐趣。他自谦并非治国栋梁,但愿以微薄之力改善民生,"民瘼何由苏"表达了对百姓疾苦的关心。

最后,诗人寄希望于丰收和淳朴风俗的转化,"所期岁丰稔,忧时嗟术疏",并期待能像唐虞盛世那样,人民安居乐业,"终当化淳俗,击壤歌唐虞"。整首诗情感真挚,寓哲理于山水之间,展现了诗人深沉的忧患意识和对理想社会的向往。

收录诗词(426)

唐文凤(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四月二日因公出诣城隍庙行香同高判簿郑长司黄广文及儒士钟子常坐庙门之下观一邑境内之溪山喜而有作(其二)

偶坐古庙垣,趁此公事馀。

因得雅怀适,更喜吟眸舒。

遐思山谷士,皎皎同白驹。

形迹脱物外,声名播中区。

自知志有在,凡欲无所须。

肯立齐王门,所好异瑟竽。

冥鸿不可弋,驰马不受拘。

何为书咄咄,谋拙守一隅。

机深计非左,嗜浅形自臞。

当今圣明君,苍生望来苏。

沾濡德泽广,宽大法网疏。

愿鼓南薰弦,至治如有虞。

形式: 古风

初七日道经上冯坑

肩舆晓伊轧,岭峻不可度。

崖阴草未春,云暗天欲暮。

人家驾险居,农舍梯空住。

森森雪竹林,垂垂雨棕树。

我来询民俗,遗老多物故。

顽浇可还淳,为政慎举措。

形式: 古风 押[遇]韵

过九曲岭

峻岭何岧峣,羊肠纡九曲。

涧沙水漾金,石壁泉泻玉。

行人若蚁缘,巢居同鸟宿。

石欹疑触头,路窄不容足。

民生乐康阜,为政赖守牧。

当今尧舜君,终化顽嚚俗。

形式: 古风

留方坑

兹行滞积雨,连日留方坑。

棕榈每多茂,鹧鸪时自鸣。

山深气犹冷,云暝岚不晴。

年饥艰米食,尊空少醪倾。

严刑禁侵渔,何由慰民情。

应惭居抚字,报政当称平。

形式: 古风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