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虞俦的《赋雪(其一)》,通过对风雪的描绘,展现了自然景象与社会现实的对比。首句“风紧灵犀怯镇帷”形象地写出了风力强劲,连犀角般的敏感心灵都感到不安,暗示了雪前的寒意。次句“晓来白尽远山眉”以远山的轮廓被雪覆盖比喻为黛色眉头被染白,富有画面感。
中间两联“石蹲错认盐形虎,地煖应知穴处狸”运用拟人手法,将雪后的景物赋予生动性,石头上积雪如虎形,地暖处可能隐藏着野狸,展现了冬季的生机与隐秘。接着,“色混江梅无眼目,润添陇麦有膏脂”描述了雪花与梅花相融,使得梅花难以辨识,而雪水滋润麦田,预示丰收的希望。
最后一句“朱门酒肉嗟遗臭,蓝缕樵夫不掩肌”则转向对社会的感慨,富贵人家的奢华与贫苦樵夫的清贫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诗人对贫富悬殊现象的批判和对底层人民的同情。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雪景,同时寓含深沉的社会关怀,体现了宋诗的意境之美和人文之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