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二十一日夜

紞紞有如打两鼓,星河漫漫参在户。

百鸟已栖人不行,西南汹汹有异声。

有若鬼神移山岳,又如战败百万兵。

出门望见乃火起,椽落瓦裂咫尺鸣。

问之相去一里间,红光烁烁侵天明。

长烟涌波月魄死,其间有物如撒星。

是时久旱水泉竭,高屋一燎如毛翎。

小儿但知聚看笑,不知扰扰人纵横。

皇皇奔走最可念,耿耿不寝心飞惊。

明朝出视火起处,焦木颓垣不知数。

白头老姥啼向天,叹息之声满行路。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夜晚突发的大火,以生动的笔触展现了火灾的震撼场景和人们内心的恐慌与忧虑。

首句“紞紞有如打两鼓”以鼓声起兴,形象地描绘了火灾爆发时的声响,仿佛是天地间的巨大鼓点,预示着灾难的降临。接着,“星河漫漫参在户”一句,通过描述天空中繁星闪烁,暗示火灾的突然性和不可预测性,同时也营造了一种神秘而壮阔的氛围。

“百鸟已栖人不行,西南汹汹有异声”则进一步渲染了火灾发生时的寂静与异常,鸟儿归巢,人类却因恐惧而不敢外出,西南方向传来的异响更增添了紧张感。

“有若鬼神移山岳,又如战败百万兵”运用夸张的手法,将火灾的威力比作鬼神之力或战争的浩劫,强调其破坏力之大,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

“出门望见乃火起,椽落瓦裂咫尺鸣”直接描绘了火灾现场的景象,火焰冲天,木梁瓦片坠落,发出震耳欲聋的声音,让人感受到火灾的猛烈与危险。

“问之相去一里间,红光烁烁侵天明”描述了火灾的范围和影响,即使相隔不远,也能看到红光映照夜空,照亮整个区域,显示出火灾的蔓延速度之快。

“长烟涌波月魄死,其间有物如撒星”则通过比喻,将滚滚浓烟比作波浪,月光被吞噬,仿佛星星散落其中,形象地描绘了火灾造成的黑暗与混乱。

“是时久旱水泉竭,高屋一燎如毛翎”指出火灾发生前的干旱背景,高高的房屋在火中燃烧,如同羽毛般轻盈飘落,暗示了火灾的无情与毁灭性。

“小儿但知聚看笑,不知扰扰人纵横”对比儿童的无知与好奇,与成人的恐慌与忧虑形成鲜明对比,体现了不同人群面对灾难时的不同反应。

“皇皇奔走最可念,耿耿不寝心飞惊”表达了人们对火灾的担忧与焦虑,即使在夜晚也无法安眠,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不确定和恐惧。

“明朝出视火起处,焦木颓垣不知数”描绘了次日清晨,人们走出家门,查看火灾现场的情景,焦黑的木头、倒塌的墙壁,数量之多令人震惊。

“白头老姥啼向天,叹息之声满行路”最后以一位年迈妇人的哭泣和叹息收尾,表达了对火灾造成损失的哀伤和对未来的无奈,以及对社会公正和公平的渴望。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描写,生动地再现了火灾这一自然现象带来的震撼与破坏,同时也反映了人类在面对灾难时的复杂心理状态和社会反应。

收录诗词(860)

孔平仲(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政和元年(1111)病卒,终年六十八岁。《清江三孔集》四十卷中,平仲占21卷

  • 字:毅父
  • 籍贯:今峡江县罗田镇西江村
  • 生卒年:1044

相关古诗词

观马骑

马军上马挟角弓,东西排列次第同。

鸣金一敲驰且射,七十二疋如旋风。

黄尘纷纷有杀气,得隽呼声动天地。

想见阴山血战时,出没飞腾千万骑。

形式: 古风

会食

学官不置酒,相聚惟一饭。

公家事何多,客至日已晚。

乘饥骋大嚼,美恶宁复拣。

仆夫无所馀,顾我色不满。

泼茶旋煎汤,就火自哄盏。

从容共谈谑,熟视笑而睆。

昌龄岂其愠,策马独先返。

形式: 古风

集于昌龄之舍

初筵悄无语,良久欢且发。

就炉自温杯,觉此饮量阔。

既观舞袖垂,又听歌声阕。

醉心渐纷纭,醉眼成恍惚。

勿轻柏直狗,所负尚可悦。

当年入绩事,今日逼华发。

愈令坐客心,感叹惜时节。

夜长更恐晓,起挽青天月。

形式: 古风

常山四诗(其一)迎神

木摵摵兮若有闻,风回回兮吹尘。

神之来兮何暮,斗斜月落兮夜将向晨。

跪捧香兮谨以俟,久注目兮山云。

形式: 古风 词牌: 少年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