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宗皇帝挽诗十首(其一)

绪业承三圣,规模盛一王。

朝廷周礼乐,庠序汉文章。

殊俗皆归往,蒸民尽乐康。

帝功如此大,宜享寿无疆。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翻译

继承了三位圣贤的事业,规模宏大如同一位帝王。
朝廷遵循周朝的礼乐制度,学校教育弘扬汉代的文章精神。
各地风俗各异的人们纷纷归附,百姓生活安宁幸福。
皇帝的功绩如此伟大,理应享受永恒的寿命。

注释

绪业:继承的事业。
承:继承。
三圣:三位圣贤。
规模:规模。
盛:宏大。
一王:一位帝王。
朝廷:国家政府。
周礼乐:周朝的礼乐制度。
庠序:学校。
汉文章:汉代的文章精神。
殊俗:各地风俗。
归往:归附。
蒸民:百姓。
乐康:安宁幸福。
帝功:皇帝的功绩。
无疆:永恒。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理想的政治局面,展现了君主的伟大功绩和国家的繁荣昌盛。从“绪业承三圣,规模盛一王”可以看出作者对帝王的崇高敬意,把当前的君主与古代三位圣明之主相提并论,表达了一种历史的连续性和权力的合法性。而“朝廷周礼乐,庠序汉文章”则强调了朝廷文化教育的恢宏与古代周、汉时期的典范。诗人通过“殊俗皆归往,蒸民尽乐康”表达了边疆安宁、民族融合及百姓安居乐业的情景。

最后,“帝功如此大,宜享寿无疆”则是对君主巨大的成就表示赞赏,并祝愿他健康长寿,无论是从诗歌的艺术性还是政治性的颂扬,都体现了诗人对于理想君王形象的向往和追求。整首诗语言庄重,意境辽阔,充分展现了诗人的才华与当时社会文化的风貌。

收录诗词(863)

文同(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笑笑先生,人称石室先生。著名画家、诗人。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进士,迁太常博士、集贤校理,历官邛州、大邑、陵州、洋州(今陕西洋县)等知州或知县。元丰初年,赴湖州(今浙江吴兴)就任,世人称文湖州。元丰二年(1079)正月二十日,在陈州(今河南省淮阳县)病逝,未到任而卒,享年61岁。他与苏轼是表兄弟,以学名世,擅诗文书画,深为文彦博、司马光等人赞许,尤受其从表弟苏轼敬重

  • 字:与可
  • 号:笑笑居士
  • 籍贯:北宋梓州梓潼郡永泰县(今属四川绵阳市盐亭县)
  • 生卒年:1018~1079年

相关古诗词

六月十日中伏玉峰园避暑值雨

南园避中伏,意适晚忘归。

墙外谷云起,檐前山雨飞。

兴馀思秉烛,坐久欲添衣。

为爱东岩下,泉声通翠微。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

太博孙公游火井因寄

七盘云道与云浮,下见高林压县楼。

览景莫能陪后乘,临风空自忆前游。

已闻去日谋诗席,更羡归时就钓舟。

好句定知酬不得,尽将奇诡入冥搜。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文领相仍意虑烦浊聊携野策独访山园因睹霜柏亭残梅忆公向时有诗酒之惠感物成诗缮写拜呈知府龙图谏议吴公

昨日梅开饮公酒,今朝梅谢念公诗。

眼前光景急如水,案上簿书棼若丝。

且试辍忙来此地,可怜遗恨满残枝。

西园想已成青实,敢问调羹去几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无为山寺

一縆危磴绕峥嵘,上彻幽深入化城。

烟外川原谁绣画,云中楼阁自阴晴。

老僧高论都无著,古佛真身宛若生。

闻道军持新咒水,愿倾涓滴洒尘缨。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